商洛日報(曹美元 毛淑霞)日前,筆者來到柞水縣東南端的柴莊鎮(zhèn),整齊排列的樓房,寬闊清潔的街道,熙攘繁榮的市場。談起柴莊鎮(zhèn)的新變化,鎮(zhèn)政府所在地棗樹坪村村民們都無不自豪地說,這是我們的好支書康從哲帶領村民埋頭苦干的結果。
棗樹坪村地處柞水、鎮(zhèn)安、山陽三縣交界處,地理條件較為優(yōu)越,但十年前依舊貧困。2004年村黨支部班子改選時,全村黨員一致推薦已成為雕刻作坊、磚廠老板的康從哲擔任黨支部書記。康從哲清楚,當支書沒有辦企業(yè)掙錢,還可能受苦挨罵,但他不顧家人的反對,甩出一句鏗鏘有力的話:“群眾信任我,我不干誰干?”就這樣,他擔起了棗樹坪村黨支部書記的重擔。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上任伊始,康從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依托民主選舉改選了“兩委會”班子,平均年齡由過去的58歲減少到40歲,文化層次也有了顯著提高,班子的活力、戰(zhàn)斗力明顯增強。
康從哲認識到,只走過去傳統(tǒng)農業(yè)的老路,要讓村民脫貧致富是不現(xiàn)實的。他經過考察,決定先發(fā)展時間短、見效快的西瓜產業(yè)。決定一出,立刻遭到反對,有人在背后嘲笑:“自古以來柴莊從沒人種過西瓜,這可不是耍的!”朋友勸康從哲:“你萬一失敗了,就不怕全村人罵你?”康從哲斬釘截鐵地說:“怕挨罵我就不當支書!”為了穩(wěn)妥期間,2005年他在自家地里試栽了四分地西瓜,由于沒有技術和經驗,西瓜一個也沒長成。這時更招來一些人的恥笑,說啥話的都有。面對風言風語,他認真分析原因,2006年又栽了七分地西瓜,并請來市農科所專家和禮泉縣瓜農來指導栽培。在那段時間,康從哲像養(yǎng)育兒女一樣,在地里搭了棚,日夜守候在西瓜地里關注著西瓜的生長情況。盛夏時節(jié),七分地西瓜長勢喜人,深受顧客的青睞,收入達到7000多元。
西瓜栽種成功,村民看到了希望,第三年就在全村大面積推廣,栽種西瓜60多畝。雖然發(fā)展西瓜產業(yè)起了步,但康從哲的一顆心老是懸著,生怕有個閃失。8月28日晚,一場大暴雨驚醒了康從哲,他想到村民的西瓜有被水浸泡危險,胡亂地穿上衣服,挨家挨戶敲開群眾的門,組織群眾挖溝排水保護西瓜。一夜的奮戰(zhàn)保住了全村80%的西瓜。天亮了,筋疲力盡的康從哲來到自家西瓜地時,眼前一片汪洋,西瓜已損失貽盡!此后幾年,棗樹坪村栽種西瓜逐年增加,目前已發(fā)展到350畝,僅西瓜年收入就達到120多萬元。同時,他帶領村民栽種地膜洋芋和無公害蔬菜400多畝,種植黃姜、白芨等中藥材400多畝,建成規(guī)范化板栗示范園500多畝,全村人均收入由10年前的1380元提高到2013年的7869元。
近幾年,康從哲依托地處三縣交界的區(qū)位優(yōu)勢,培育邊貿市場。為市場集中安置移民66戶,鼓勵外地群眾來村定居,投資興業(yè),吸收外地資金進入柴莊市場促進邊貿經濟發(fā)展。目前全村形成集百貨、大牲畜為主的商品交易市場,年交易額達到了8900萬元,推動了村域經濟的發(fā)展。同時,康從哲要把村子打扮得漂亮、干凈,實現(xiàn)村美人富的目標。從2008年開始,實施了主街建設的工程,爭取項目建成柴莊客運站、柴莊大橋,一個建設規(guī)范、功能齊全的“三縱兩橫一環(huán)”的城鎮(zhèn)格局已具雛型。康從哲一次次地奔波在市、縣之間,爭取工賑移民、移民搬遷資金近800萬元,用于移民搬遷、飲水工程,硬化綠化亮化“三化”工程,幾年來安置移民328戶,解決了5個組群眾的飲水問題,實施一系列工程建設,使棗樹坪村的村貌煥然一新。
“群眾富了,村子美了,康書記的收入卻少了。”這是棗樹坪群眾的心里話。為了全村群眾,康從哲停辦了雕刻作坊,磚廠交給妻子經營,家庭收入明顯少了。但康從哲覺得自己很欣慰,他說:“雖然我收入少了,但村民富了,我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