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訊(記者 馬澤平)金秋十月,商州區(qū)三岔河鎮(zhèn)田野里到處都是一片繁忙的收獲季節(jié)。“我們農(nóng)村有啥重陽節(jié)的,你看上邊王家老人了,大部分都是六七十歲的老人在幫襯著。娃們回來看老人的少,要么在工作,要么出去打工,哪有這么容易回來看我們老人呀!”10月13日上午,三岔河鎮(zhèn)燈塔村72歲的劉大爺和65歲的老伴兒正在院子用連枷敲打著才收回來的黃豆。當(dāng)天是重陽節(jié),但燈塔村卻很少有中青年人的身影,老年人似乎并不在意屬于他們的節(jié)日,他們依然和以前一樣在繁忙的秋收中,并因為村里一位老人的病逝而顯得更加忙碌和勞累。
村里老人離世,趕來幫忙的八成是老人
當(dāng)天上午,三岔河鎮(zhèn)燈塔村一戶王姓人家正過喪事,記者看到前來幫忙的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70來歲的劉老婦人一邊洗碗一邊笑著對記者說,她還真記不起來今天是農(nóng)歷的多少號,旁邊一村婦提醒后她呵呵一笑:“哦,我這腦子,今天都9號了,這老人6號去世的,都四天了。”顯得有些疲勞的劉老婦人介紹,她在這幫忙幾天了,沒關(guān)注是重陽節(jié),還沒過過一次重陽節(jié)。她兒子在山西打工,女兒在西安身體不是很好,老伴兒走得早,她獨自一個人過了上十年了。“我也希望孩子們能給我過個重陽節(jié),好回來看看我。我沒這福氣,不像城里人。”69歲的王玉善老人說,死去的是他的堂哥,今年77歲,五月份才查出來是食道癌,硬是挺了這幾月,最后渾身瘦的只剩下骨頭了,很凄涼。他覺得,農(nóng)村還是體檢跟不上,不然早查出來說不定還能再多活幾年。“你看到的那幾個年輕人都是我王家的自家親屬,村里中青年都在外面,一旦有啥紅白喜事,都是主人請隊長出面,再把周圍的老年人召集到主人家里幫忙,老人們都已經(jīng)形成了互幫互助的傳統(tǒng)了。”
板栗四元一斤,但沒有勞力采摘
“現(xiàn)在務(wù)農(nóng)的都是老年人,年輕人基本不種地,都到外地打工去了。我堂哥過世正趕在農(nóng)忙,好在村民都很熱情。”中午2點多,王玉善老人招呼好周圍前來幫忙的鄰居吃飯后,又接著給記者介紹,在農(nóng)村老人們知道重陽節(jié)的還并不多,兒女都在外面回來一次劃不來。前幾年山上的板栗才2元錢一斤,娃們都要回來打板栗賺錢,這幾年板栗漲到4元錢一斤,娃們也不回來采收了。“板栗樹很高,我們又上不了樹,年輕人回來打一次板栗前后花費上十天能弄上200多斤栗子,他們來回路費花銷加上耽誤工夫都要一千多塊,還賠錢呢。”王玉善掰著手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感慨說,現(xiàn)在兒女不回來的話,誰過節(jié)日呀。要是村里來上兩三個壞人,村里老年人還真沒辦法應(yīng)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