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被曝出“資金鏈有嚴重問題”,被認為是中超最穩(wěn)定的足球俱樂部之一的杭州綠城也由此受到了牽連。在蝴蝶效應下,目前至少2/3成員由地產公司直接或者間接注資的中超,也要為這個秋天的寒流打個冷顫。由此引發(fā)問題:地產概念的中超還能走多久?
繼上周四經歷一個16.23%的大跌之后,上周五再跌7.57%,綠城中國(03900HK)硬生生在兩天內跌掉了1港元之多。就中線來看,自從8月5日一次轉折以來,“中超概念地產股”在港股市場都走出了一條陰線:綠城從6元股走向4元股,恒大地產(03333HK)跌掉了1/3的股價,建業(yè)地產(00832HK)蒸發(fā)了25%左右。與此相對應的就是,所謂的“金九銀十”的前半部分基本失約。
當然,這些數據并不意味著中超的地產概念時代就要終結,從長線來看,波動對于這些房地產企業(yè)而言也算正常,在08-09年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那次跌幅更大更徹底。隨后,三家地產都在那之后走出了不錯的線路,恒大股價甚至在7月底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高位。應該看到,房地產企業(yè)的盈利率往往會受到經濟局勢和政策面的影響,限購令和銀行的銀根緊縮政策對于地產行業(yè)的打擊顯而易見。曾傳2009年危機時,一位地產投資人親言,早上起床有念頭從別墅二樓的陽臺跳進一樓院子里的游泳池,壓力之大可見一斑。
足球事業(yè)對于房企而言僅僅是花費不到銷售額1%的領域,一般而言,在危急關頭,越是遠離軀干的部分就會被舍棄;但也正由于這1%的足球投入能產出比一個億在資本市場或其他領域更大的社會效應,恒大或者綠城或許都會把足球作為關鍵的一根稻草而保留,并且以發(fā)展足球產業(yè)部來對外展現主業(yè)的健康運作。這種營銷觀念,對于中超至少是個好消息。另一個好消息就是,贊助國字號的地產企業(yè)萬達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萬達涉及的是商業(yè)地產領域,而且作為萬達商業(yè)地產衍生出來的重要業(yè)態(tài)存在,萬達院線的規(guī)模目前在中國排名第一,并在積極申請IPO的過程中,這說明了國字號還是有米下炊的。
隨著地產業(yè)秋寒的到來,市場的蕭條可能會直接體現在年底的轉會市場。當同行疲軟的時候,還能挺住的恒大也能從轉會市場以更低的成本增強能力,這樣的一支球隊理應在亞洲賽場有所建樹。當然,此外應該注意的是,國企將再次“水落石出”,只是在國外作為足球賽事主要財源的能源、電信、航空、金融、汽車工業(yè),能否接力地產維系中國聯賽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