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根源是生活
當聊起與陜北的淵源時,劉老深情地說,他是在上海育才學校讀書時,聽班主任王琦老師講了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第一次聽到文藝創(chuàng)作要以人民為中心,被深深震撼了。“后來我為什么要反復到陜北去?就是要抓住一個點,帶動一個面,進而了解人民群眾,表現(xiàn)人民群眾。就是聽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決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黃土畫派’”的宗旨是‘熟悉人、嚴造型、講筆墨、求創(chuàng)新’。熟悉人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到人民中間去,這就是方向。”
提到文藝發(fā)展如何適應市場經(jīng)濟大潮時,劉老表示,作為藝術家,社會效益應該放在第一位,不要過多考慮經(jīng)濟效益,說白了就是不要為了賣畫而畫畫,要以自身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來搞創(chuàng)作。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文藝方向,文藝方向最大的問題就是文藝為什么人創(chuàng)作,為什么人服務。人民是歷史的偉大創(chuàng)造者,是振興中華的偉大力量,所以文藝一定要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就像習總書記在講話中所說:“藝術家要深入生活,要做到身入、心入、情入。”這樣創(chuàng)作出的文藝作品才能為歷史的前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提到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劉老激動地說:“習近平同志的講話太重要了,72年前,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72年后的今天,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召集了72位文藝工作者,對文藝工作在方向、道路、政策上,以及具體的工作方法上都發(fā)表了具有里程碑的重要講話。這次講話非常地深入人心,在一定高度上,在內(nèi)容上與毛澤東同志是一脈相承的。現(xiàn)在這個時代,更需要有這樣一種精神來指導我們,堅定文藝為人民創(chuàng)作的藝術道路。”劉老說藝術創(chuàng)作是艱辛的,當一個好畫家更是千辛萬苦的,采風創(chuàng)作一定要認真,不能馬虎草率,要扎入生活。只有長期深入生活,才能懂得為什么人畫畫,怎樣畫畫,只有把生活和人民放在心里的畫家,才能畫出讓人民喜歡的作品。他激勵年輕書畫愛好者,要爭取最多的時間來收集素材,創(chuàng)作出令人民滿意的作品。畫家最終是要用作品說話,就像毛主席所說:“檢驗一個作家的主觀愿望及其動機是否正確,是否善良,不是看他的宣言,而是看他的行為(主要是作品)在社會大眾中產(chǎn)生的效果。”藝術家首先要跟人民在一塊,要身入、心入、情入人民,創(chuàng)作反映人民生活的作品,不熟悉人民、不熟悉生活,就無法創(chuàng)作。要跟近人民,跟上時代的步伐。幾十年來,劉老始終以講話精神作為藝術指向,虔心深入群眾,堅持為人民創(chuàng)作的精神令人深深感動。
商洛的美很豐富
劉老上世紀八十年代曾來過一次商洛,以前的印象是“路可——遠了,再就是貧窮。商洛的山水看的不多,也沒看進去,沒留下深的印象”。在麻街嶺,他四處眺望,“只記得有座麻街橋,那兒還好像有座古廟”,可再也找不到當年的記憶。這次他冒雨走進龍王廟、引龍寺、十八盤古道等偏僻鄉(xiāng)村,第一次近距離的審視和鑒賞了商洛的生態(tài)之美,感慨萬端地說:“商洛的美很豐富,也很獨特,生活中的美太多了,看不過來了。”特別是一些農(nóng)村還保留了許多地方已無法看到的一些自然景觀和農(nóng)耕文化特征。在秦嶺根下的三岔河鎮(zhèn)閆坪村楊樓組的老村子里,劉老不懼寒冷侵襲,在村中走上走下,前后竟忘情地拍了50多分鐘,工作人員再三提醒催促,他總是難以罷手。
在夜村鎮(zhèn)古路峪十八盤古道上,通村公路宛若飄帶,順著山勢蜿蜒盤旋,從腳下一直繚繞到對面的山頂和天邊,褐紅色的土坡被草木裝扮得色彩斑斕,遠山近樹,村莊農(nóng)舍,不時傳來三兩聲雞鳴。劉老看得格外癡迷,不時地讓司機調(diào)換角度,不停地將一個個畫面攝入鏡頭。在商山書院,劉老看到了商洛書畫家的作品,贊揚商洛竟然有這么多的書畫愛好者。在龍湖山莊,劉老覺得這里的農(nóng)家飯滋味可口,特別喜歡這里的土豆絲餅、包谷糊湯和風味麻食。幾天的采風,徹底改變了劉老對商洛的看法,原定3天的采風最終延長到6天,返程時依然戀戀不舍。他兩次登上金鳳山,想把商洛市區(qū)的全景拍下來,可由于陰雨多霧,終成憾事,他再三叮囑讓拍好后給他及時發(fā)過去。最終表示以后還要再來,并把萬千情感寫進了斗方“商山洛水,一枝獨秀”之中,在頻頻的揮手之間,將一代藝術大師的風范留給了商山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