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津陳獨秀舊居陳列館門外的農(nóng)家樂,楊恒勛(居中穿西服者)正給游客講陳獨秀的故事。通訊員劉煉攝
“陳獨秀是1939年5月27日搬到這個院子住的,去世那一天也是5月27日,是1942年的5月27日,他在這里住了剛好三年。”
“這個院子共有24個房間,當時陳獨秀住了3間,一間臥室、一間書房、一間廚房。”
……
近日,記者在江津區(qū)陳獨秀舊居陳列館門外的“蓉勛農(nóng)家樂”采訪時看到,七八個游客圍成一桌,正津津有味聽一個50來歲的人“擺龍門陣”,有關(guān)陳獨秀的逸聞趣事被他說得有滋有味。
響應(yīng)政府號召騰出自家老宅
“他是本地農(nóng)民,可是我們陳列館的老牌講解員!”江津區(qū)旅游局副局長胡蘭告訴記者,他叫楊恒勛,這個“農(nóng)家樂”就是他妻子開的。他過去就住在陳獨秀舊居陳列館,對陳獨秀在江津這段歷史非常熟悉。
原來,現(xiàn)在的陳獨秀舊居陳列館過去叫“石墻院子”,也叫“楊家大院”,是清光緒三十三年的特科貢士楊魯丞的故宅,而楊恒勛正是楊魯丞的直系后裔。
1939年,楊恒勛的叔公以為楊魯丞整理手稿為名,將逃亡到江津的陳獨秀、潘蘭珍夫婦請到了楊家大院。這也成了陳獨秀最后的寄居之地。
1998年,江津區(qū)政府首次對楊家大院進行修繕,楊恒勛響應(yīng)政府號召,舉家搬出了楊家大院??空a貼,他在陳列館門外建了一棟農(nóng)房。兩年后,楊家大院被市政府命名為首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每月30元補貼當了14年義務(wù)看管員
楊家大院雖然得到了修繕,但因地理位置偏僻,并沒對外開放,政府也未安排專人進行看管。由此,相關(guān)部門就請楊恒勛當義務(wù)看管員,每個月給30元補貼,他一干就是14年。
在此期間,時不時會有人來參觀陳獨秀舊居,楊恒勛就順便當起了義務(wù)講解員。為讓自己的講解更能打動游客,他對從老輩子那里聽來的故事進行梳理和總結(jié),使他的講解很接“地氣”,深受游客歡迎。
2012年,江津成立陳獨秀舊居陳列館,重新修繕后正式對外開放,楊恒勛被破例招聘為陳列館的講解員。
把講解“送”到自家“農(nóng)家樂”
隨著陳獨秀舊居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前來參觀的游客越來越多,去年共接待團隊2461場次,游客達20萬人次。
楊恒勛的妻子王小蓉看準時機,利用自家房屋,于去年6月辦起了“農(nóng)家樂”。
因陳列館所在的鶴山坪山好、水好、空氣好,除了來參觀陳列館的游客,來這里休閑度假的游客也很多。農(nóng)家樂的生意辦得紅紅火火,今年,他還加蓋了一棟房屋,擴大了農(nóng)家樂的規(guī)模。
今年陳列館新引進了一批大學生作講解員,楊恒勛“出場”的機會也少了,更多地從事景區(qū)管護工作。但楊恒勛卻“不甘寂寞”,每天都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時間,到自家“農(nóng)家樂”給游客講陳獨秀的故事。
“我都忙得腳不沾地,他也不上來幫一下忙。”王小蓉為此沒少生他的氣,但他總是呵呵一笑:“游客非要聽我講的嘛。”
楊恒勛說,雖然他沒文化,做講解沒這么專業(yè),但只要游客喜歡聽,他就會一直講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