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qū)修筑的軍事防御工程,也叫做邊墻,區(qū)別于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而如今這個防御工程卻已不再堅固。目前,保存最好的山丹明長城在甘肅境內,但80多公里的明長城本體、57座烽火臺正在面臨損毀和坍塌的危險。
目前,明長城山丹段二期搶險加固工程下周將進行招投標,計劃年內開工。中國之聲記者李贏也親赴蘭州,實地觀察明長城的生存現(xiàn)狀。記者從蘭州驅車六個多小時后,進入張掖山丹境內,遠遠看到戈壁上斷斷續(xù)續(xù)黃土夯成的矮墻,這就是400多年前修在河西走廊的明長城。
與巖石壘成的八達嶺長城不同,這些黃土筑成的長城,在風沙、暴雨、洪水面前更為脆弱。走進山丹明長城新河段,烈日高溫下六七個工人正在修葺河堤做防護工程。
記者:您在這做多久了?
工人:長了,20天了。
記者:主要做什么。
工人:做這個護口。
記者:護口是用來做什么的?
工人:就是護長城的。
由于不像八達嶺長城那樣堅硬,明長城的保護工作也被人們比喻成是在和大自然搶時間。
山丹縣文物管理局局長宋昌:這個河道它有三公里長,它是原來已經(jīng)洪水沖刷過的洪水溝,如果我們不這樣趕快把它保護的話,如果洪水一來繼續(xù)沖刷,長城將受到嚴重威脅。長城就倒了,一會兒我們去那邊看,那邊更嚴重。
山丹境內的380多公里明長城,目前保存比較完整的能看見的墻體是88公里,現(xiàn)在能保護的只有5、6公里,有80多公里的明長城本體、57座烽火臺時刻面臨坍塌的危險。
宋昌:我們緊著要干的,過幾天就要招標的對它的本體加固招標,等一會你們去那邊看看,加固和沒加固明顯不同的。
記者看到,加固后的明長城在它兩側保護范圍設有水泥樁、并被拉上了帶刺的鋼絲防護網(wǎng)。這樣可以防止洪水沖刷和人為取土、攀登的破壞。
無論是本體加固還是防洪工程,擺在明長城保護面前最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錢。2009,山丹縣文物管理局爭取到國家文物局批復立項660萬,今年正在向甘肅省文物局申請第三期搶險加固工程3049萬元。
宋昌:技術上難度我們國家在文物保護上手段已經(jīng)比較成熟了,不存在任何問題。現(xiàn)在前車的就是其他方面的因素,比如,有錢什么事都好辦。長城保護是全社會全體公民的責任。僅僅如果靠文物工作者難度太大了。否則您今天來了看到了,過幾天它就成了遺址了,什么也沒了。(中廣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