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妙手修復
購回的《類編圖經集注衍義本草》裝在一個白松木木箱里,木箱上刻著書名,而且還有天皇御醫(yī)藏品的標志“崇蘭館”。
“此書為崇蘭館收藏日式裝幀形式的原托裱工古籍,面封為日本皮紙。此套書大致保存完好,品相上乘,但散見蟲蛀和局部殘損,令人頗感惋惜。”于華剛說,為了使這部珍貴古籍得到有效保護,中國書店決定由中國書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級技師汪學軍、劉秋菊兩位師傅修復該書。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國書店自1952年成立以來,匯集了民國以來北京諸多私營古舊書店里最為擅長古籍裝訂、修補技藝的老師傅,并由這些老技師口傳心授,培養(yǎng)了中國書店一代代古籍裝幀修補專業(yè)技術人才。
“中國書店所擁有的古書裝訂修補,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技藝,被視為古舊書的‘續(xù)命湯’,救了數十萬部殘破污損的古籍圖書。在‘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上,一些珍貴古籍都是經過妙手才得以回春。”于華剛說。
圖書修復過程中,兩位非遺傳承人,首先除塵殺菌,小心清理;后用舊存的明清老紙,補洞溜口,將書皮更換成舊藏的乾隆內府瓷青書皮;再經訂皮上線,歷經半年的時間、幾十道工序,兩位師傅成功修復該書,并達到了修舊如舊的最高水平,全書修復為具有中國傳統(tǒng)古籍特色的線裝書。傅熹年親自為《類編圖經集注衍義本草》題寫題記和題簽。
“中國書店六十年所搶救、搜求的古籍善本,可謂是中國古代典籍文化的歷史寶藏。這些珍貴的古籍善本或提供給國家公共圖書館珍藏,或供應各大專院校、學術研究機構為學術教學提供珍稀的文獻資料。”于華剛如是說。
讓元“本草”孤本“不孤”
古籍的寶貴之處不僅僅是在展館中展出,更重要的是為后人研究前人提供豐富信息的文本。
記者在“中國書店藏珍貴古籍展”上了解到,在此次展覽中展示的百種珍貴古籍中,迄今為止已有18種進行了原貌影印出版。于華剛說,中國書店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搶救、保護國家的珍貴古籍和古舊書回收、再發(fā)行,這個多年的傳統(tǒng)一直保持至今。“《類編圖經集注衍義本草》有其版本學和文獻價值。如果我們把這些書出版發(fā)行了,讓社會上更多的人知道這些書,對古代文化進行研究和傳播,這更為重要。”于華剛決定將這一珍貴孤本由中國書店出版社影印出版,使其獨特的文物價值和版本價值得以延續(xù)。
于華剛的想法得到了新聞出版總署的支持,《類編圖經集注衍義本草》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這一方面是對該書整理出版的文獻價值和學術意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國書店店社一體的古籍保護模式的一種褒揚。”
《類編圖經集注衍義本草》一書經過非遺傳承人妙手修復后,高清掃描,原大原樣影印出版三百套,每一套書定價6800元。2012年10月28日面世。全書共兩函十五冊,脫下殘破斷線的“日式皮紙”外衣,回歸原汁原味的中式精美裝幀,以饗廣大讀者與專業(yè)研究者。
記者看到,影印出版的《類編圖經集注衍義本草》,中國書店精心采用安徽手工加厚單宣紙,函套與封面選用特制仿清宮廷宋錦,與這一海內外孤本珍貴的版本價值和文獻價值高度契合。正所謂:“精工細作,以求此中華醫(yī)藥典籍流傳有序,再傳三五百年而香火不絕。”(中國新聞出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