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金屬首飾制品按照國家標(biāo)準(zhǔn)對含量和成分都有嚴格的定義。大家都知道黃金制品的利潤很薄,但卻是最受歡迎銷量最好的首飾種類之一。那么是否有一種手段能讓這銷量最大的首飾種類也變成利潤豐厚的商品呢?很簡單,制假摻假即可。在壓縮成本制造高額利潤空間的同時還能降低表面售價形成對價格的沖擊來取得優(yōu)勢競爭力。不過這類制假摻假還是有一定技術(shù)含量的,能逃過大部分檢測機構(gòu)的檢測。下面就以金首飾為例來詳解貴金屬制品在市場中的通用造假手段和檢測盲區(qū)。
凡是經(jīng)常關(guān)注或是購買金首飾的消費者,肯定有看到過黃金回收、黃金定制一類的店鋪。在這類打著“高價回收黃金”的廣告,玲瑯滿目各式各樣的店鋪里就不乏有暗藏貓膩,偷梁換柱的不法商家。一般這類店鋪除了可以回收黃金,還可以制作各種首飾。但最神秘的還是他們可以按照客人的要求,在金子的成分上進行“定制”。
以下摘自今年年初某報記者對黃金制假摻假進行市場暗訪的報道節(jié)選:
“上海某黃金收購公司工作人員:你怎么做?店主:我也摻東西到里面去。摻什么?摻那種很細的東西,看不出。你們摻什么?也是摻金屬。人家檢測不出來?測不出來,沒有那種東西,他要精密儀器,很有錢的人,很大的公司才買得起。一般的小公司測不出來。”
其實這篇報道里所說的普通儀器無法檢測的那種神秘金屬就是市場上流傳許久的“銥”金屬。
銥是一種廉價的金屬原料,如果加工商用1公斤的銥代替1公斤的鉑金,就能多獲取近30萬元的暴利。
而且,金、鉑、銥這三個金屬元素用普通的方法很難分辨,例如把銥放在鉑金里面,利用分辨率較低的測金儀測出來的圖譜也會顯示是鉑金特征,很難分辨,一定要用分辨率高一點、更為精密的儀器。
通常來說,貴金屬的純度檢測分為有損和無損兩種檢測方式。有損檢測顧名思義,對飾品通常帶來一定破壞性,采用化學(xué)法檢測的比較多,但所得出的結(jié)論也較為準(zhǔn)確,只是被檢測的樣品也同時被破壞了,基本不可繼續(xù)使用或銷售。而無損檢測基本不會對樣品形成破壞,是目前在首飾檢測中最常用到的檢測方法。但無損檢測卻對設(shè)備和操作人員的要求較高,例如一臺可以進行無損檢測的大型儀器,價格就要高達150萬元左右。而市場上的大部分小型檢測機構(gòu)象這樣配備大型的專業(yè)檢測儀器的并不多見。同時,常用的也可進行無損檢測的普通測金儀的分辨率和精密度并不高,就很難對此進行準(zhǔn)確的區(qū)分。所以一些加工商就這樣鉆了空子。
還是那句話,高額的利潤會引人違法犯罪!鉑金現(xiàn)在400多1克,黃金交易所里面,銥幾十元1克,有興趣的人不妨計算一下好了,要是賣得多的,一年賣掉好幾十公斤、幾百公斤的,里面會多出多少錢?
目前貴金屬首飾制品的成分、質(zhì)量等主要靠品牌商自檢,或者自主、自愿地部分送檢。雖然有著國家標(biāo)準(zhǔn)的規(guī)定,但鉆空子玩貓膩的也大有人在。國家監(jiān)管部門則只是定期抽查,即使查出問題其處罰力度也并不高。大多數(shù)貴金屬首飾的質(zhì)量和成分完全靠品牌和廠商的自律。而一些新的制假手段在市場上更是層出不窮。
還有一種常用的方式是這樣的:一個吊墜比如說要用3克到5克左右的黃金,現(xiàn)在呢通過一些設(shè)計上的改變,例如把這個花紋做的同樣的大,稱出來的重量是一樣的。黃金一克目前是300多元,所以這么做這個一克下來的話一個吊墜就可以有三百多塊錢的利潤差價,售價即使和其他家一樣也會形成利潤優(yōu)勢,何況還能故意定個一百左右價差的低價格,看起來一樣的東西貌似是這家便宜了,其實羊毛都出在羊身上。這也是一個貓膩在里面。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貴金屬首飾制品時還是要選擇正規(guī)可信的商家和機構(gòu),便宜勿貪!這個世界沒有愚蠢的商家,只有上當(dāng)?shù)南M者。認清本質(zhì),正確選擇,才能避免掉入那看似很美其實很黑的陷阱中去當(dāng)那可笑的冤大頭!(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