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的題中之義
在Sara看來,自己的禮儀培訓中心所教授和宣揚的“并不是禮儀的形式、奢侈的生活方式,而是禮儀的精神:謙恭、無私,真正地尊重、理解和體諒他人。”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無論西式禮儀、中式禮儀、國際禮儀或者所謂上流社會禮儀、大眾生活禮儀的題中之義都是一致的。
一位年近四十的臺灣女士學完禮儀課程回到家,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nèi)向Rebecca短信告知了很多在她看來的“魔術(shù)般的變化”。這位女士并非名門貴族出身,平日也要在寫字樓里進進出出為生活奔忙,曾經(jīng)在她的印象中,寫字樓就是一個人情冷漠、近在咫尺也無需微笑問好的陌生人集群場所,但有一日在與一位男士等待久久不來的電梯時,出于前段時間學習、練習的“慣性”,她主動對男士微笑并簡單聊了幾句,那位男士冰冷的面龐竟也馬上變得親切謙和起來,電梯門開時,他還把住了電梯門讓她先進去并為之代按了樓層按鈕。“這是之前我認為在這座寫字樓里完全不會發(fā)生的事!”女士非常驚訝地向Rebecca說。殊不知這恰好應驗了那句西諺:“別人對你的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的態(tài)度。”
“一個人的良好的禮儀一定會輻射到他周邊的人與周邊的環(huán)境。” Sara堅信這一點,所以她與Rebecca興致勃勃地開辦了這樣一個精修國際禮儀培訓的公司,“說是培訓中心,其實也是一個俱樂部,讓對禮儀有興趣的人在一起彼此交流,然后走出去影響更多的人,繼而形成新一代女性的代表性形象群體:從容優(yōu)雅,得體大方,更加識大體,更加國際化。”(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