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陜西,只要一提說起秦腔,人們就自然會想到陳愛美這三個字,多少年來,陳愛美已不單單是一個人名,她代表著陜西秦腔發(fā)展過程的一個見證。從主持《陜西新聞》到《秦之聲》再到《愛美戲緣》,陳愛美的自然、親切與隨和,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于秦腔戲迷和陳愛美的粉絲們來說,他們已分不清是愛秦腔還是喜歡陳愛美。
秦腔紅娘陳愛美
文/圖 趙有良
如果說秦腔是一泓幽深的湖水,那陳愛美就如同一尾五彩鯉魚。對于陜西眾多的秦腔迷來說,無論陳愛美在那里出現(xiàn),都會激起千層漣漪。9月18日,陳愛美應邀主持實景商洛花鼓山歌電視劇《天狗》開機儀式,當她熟悉的身影一出現(xiàn)在商州區(qū)楊峪河鎮(zhèn)下趙塬新農(nóng)村時,現(xiàn)場頓時迸發(fā)出歡快的掌聲和愉悅的笑聲,父老鄉(xiāng)親們興奮地訴說著"快看陳愛美來了!"人們盡情地釋放著激動與喜悅。
每到一地,陳愛美總是先忙著修改審定主持詞。
田野飛出百靈鳥
作為陜西電視臺著名播音員和節(jié)目主持人,陳愛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公眾人物。對于商洛的父老鄉(xiāng)親來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陳愛美就曾來洛南主持過群眾性秦腔演唱大賽,2001年,她來商洛主持"金葉之春"文藝晚會時,記者曾采訪報道過她的一些趣聞。在大部分人的眼里,羨慕的都是陳愛美光彩照人的一面。幾次采訪后,記者才深深地了解到,這位省臺的當家花旦,其人生經(jīng)歷卻也那樣地充滿了坎坷與艱辛。
陳愛美1953年出生于西安閻良農(nóng)村,小時候就愛唱愛跳,喜歡聽秦腔。1962年,因自然災害和生活窘迫,她家6口人在父母親的帶領下,逃荒到陜北富縣牛武鎮(zhèn)管頭村謀生。"當時整整用了一星期,最后步行到山里的……""在那里上學后,有一次挖草藥時,一不小心從山坡上滑下時,幸虧老師用有力的胳膊把我挽住,牢牢地夾在胳肢窩下,連同采草藥的柳筐拖到了山坡上面。"這是陳愛美至今難忘的生活片段。在度過了生活中最艱難的時期后,陳家在1963年春回到了閻良。
陳愛美高中畢業(yè)后,因為家庭成份高而回鄉(xiāng)務農(nóng),在牛圈起過糞,當過臨時工,給一家生產(chǎn)資料公司看過倉庫。后因普通話說得好,1976年,她被臨潼縣文化館推薦到省農(nóng)展館當了一名講解員。陳愛美非常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當時和她一起當講解員的商洛供電局職工張秀麗介紹說,陳愛美聰慧好學,工作特別認真負責,每次講解前她反復背誦,乏味的講解內(nèi)容她解說后,自然流暢,那富有磁性的音質和語調(diào)就像銀玲一般,總能獲得參觀人員的好評。
1977年,高考恢復的消息讓陳愛美興奮不已,她一直夢想著做個演員或歌唱家。聽說西安音樂學院在渭南(臨潼當時屬渭南地區(qū)管轄)設點面試,她就去報名參試。陳愛美至今記得,她當時唱了一支"苦菜花兒開遍地黃,烏云當頭遮太陽……"面試的主考官說她唱得不錯,初試順利通過了。
但復試考"視聽練耳"時,陳愛美連鋼琴都沒摸過,"視聽練耳"自然成了橫在她面前的一道坎。
高考的落榜雖讓陳愛美心生遺憾,但她渴望成功、喜愛文藝的追求一直沒有懈怠。此后,陳愛美相繼參加了渭南廣播站、臨潼廣播站以及縣秦腔劇團等單位的招考,卻都因為農(nóng)村戶口和家庭漏劃地主成分,而被無一例外地拒之門外。
機遇總是偏愛那些時刻做好準備的人。1979年4月18日,西安日報上刊登了陜西電視臺招收播音員的啟事,消息幾經(jīng)周折傳到陳愛美耳中,在招考的最后期限,她匆匆趕到電視臺,找到一張中國少年報試著讀了幾段就上了考場。在3600名考生中,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的陳愛美脫穎而出,幸運地推開了一扇通往藝術殿堂的大門。1980年5月,已經(jīng)26歲的陳愛美終于如愿以償,正式進入陜西電視臺,她的人生命運從此改變。
勤奮勝于天賦。陳愛美說,要想取得成功,僅有天賦是不夠的。與所有同齡人一樣,陳愛美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沒有耀人的學歷,沒有專業(yè)特長,陳愛美硬是靠著一股永不服輸?shù)你@勁和韌勁,潛下心來不斷充實自己。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新聞播音行業(yè)對語調(diào)發(fā)音要求非常嚴格,不能出現(xiàn)絲毫差錯。為了讀準"四聲",陳愛美不知請教過多少老師,翻破過多少字典,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多年來,陳愛美已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碰見好文章就反復朗讀、快讀,力求做到一字不漏、不錯。1981年,在身懷六甲的情況下,陳愛美還爭取機會,克服困難到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進修。不管是播音技巧、還是傳媒理論,陳愛美都虛心地向身邊的同事請教學習。
在藝術追求上,陳愛美形成了樸實、端莊、大方,自然、自信的播音風格,贏得了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1981年,她配音解說的專題節(jié)目《綠葉紅花》獲得了全國首屆文藝節(jié)目評比一等獎。1984年,陳愛美成為《陜西新聞》的首位播音員。此后,凝結著她奮斗汗水的榮譽花朵相繼開放:1994年獲全國電視優(yōu)秀播音作品一等獎;1996年在全國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大賽中,成為大賽綜藝類西北五省惟一入圍人選,獲綜藝類銀獎;1998年獲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04年6月榮獲陜西電視臺首屆觀眾最喜愛的播音員主持人稱號。從而成為一名從田野躍上熒屏、專家認可、觀眾喜愛的優(yōu)秀節(jié)目主持人。
陳愛美為秦腔迷和粉絲簽名留念
結緣秦腔花更嬌
1990年,陜西電視臺創(chuàng)辦戲曲專欄《秦之聲》,陳愛美兼任該欄目節(jié)目主持人。當時,國內(nèi)影視圈流行港臺風,民族戲曲傳統(tǒng)文化備受冷落。但陳愛美以弘揚民族戲曲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甘當"土老帽",她們大膽創(chuàng)新,深入農(nóng)村辦欄目,在三秦大地上廣泛開展群眾性秦腔戲曲大賽,將農(nóng)村群眾文化生活搞得風生水起。她主持《秦之聲》欄目6年多,隨欄目劇組人員走了70多個縣、區(qū),所到之處,深受當?shù)赜^眾的喜愛和歡迎?!肚刂暋窓谀吭谒闹鞒窒鲁霈F(xiàn)了許多感人的場面:莊稼漢有生以來第一次舞臺亮相,泥腿子與明星主持人同臺唱戲,一輩子沒出過山溝的農(nóng)民一夜成了當?shù)氐膽蚯耍瑥奈匆娺^主持人的鄉(xiāng)親們把陳愛美當成自己的親人。農(nóng)民們爭相與她握手,洛南一位婦女請陳愛美抱過她的孩子后,高興地說:"這下我娃就能考上大學啦";一位老大爺說:"叫我把你多看幾眼,眼病就好得快啦……"只要她一露面,便會被成千上萬的鄉(xiāng)親圍住,他們拿著本子、扇子、草帽、煙盒紙、火柴皮、手帕、圍巾、背心、遮陽傘請陳愛美簽字。
為了把《秦之聲》主持得更好,她曾拜李瑞芳等秦腔戲劇名家為師,使自己的唱腔更加嫻熟,主持更加得體。在她的主持下,《秦之聲》戲曲專欄成為陜西家喻戶曉的名欄目,她的主持風格也更加穩(wěn)重成熟,既青春勃發(fā)、大氣融融而又謙恭隨和,善于烘托氣氛而又不居高臨下、喧賓奪主,形成了獨具人格魅力的主持風格,被觀眾形象地譽為"幾乎和三秦父老須臾不可離開的秦腔融為一體,成了秦腔的代名詞了"。
2006年4月,陳愛美又兼任陜西戲曲廣播《愛美戲緣》節(jié)目主持人,在秦腔戲曲藝術的保護與推廣上更加嘔心瀝血。她多次率領"戲曲紅娘"走訪名家、深入農(nóng)家,走進戲迷生活,挖掘融入群眾生活中最有感染力的秦腔精神,讓秦腔這支古老的藝術之花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陳愛美每到一地,從來不需要保鏢什么的,百姓們都把她當自己的閨女一樣看待。這次到商州后,她和楊峪河鎮(zhèn)的秦腔戲迷同臺唱戲,她的聲音甜美、細膩,像山間小溪流淌進人們的心中。父老鄉(xiāng)親將她團團圍住,一個接著一個請她合影,讓她簽名留念,有位青年粉絲著急得干脆讓簽寫在光胳膊上。面對熱情質樸的父老鄉(xiāng)親,她總是一一滿足他們的要求。直到儀式結束后很久,負責接送的工作人員為找不到她而焦急時,沒想到粉絲們用紅色小轎車將陳愛美安然地送到了賓館。在眾多的秦腔迷面前,陳愛美總是忘記了疲勞,感到無比的充實和快樂。她說這次來商洛,感到商洛發(fā)展變化的更加美麗了,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秦嶺最美是商洛"。
鬼才賈平凹將陳愛美視為心靈的知音
平凹三次贈墨寶
賈平凹愛聽戲,尤其癡情秦腔。陳愛美視秦腔如同自己的生命,她說自己是"專為秦腔而生的",她不僅是宣傳推介秦腔的高手,更是演唱秦腔的行家里手。她的秦腔唱段唱腔圓潤流暢,時而清冽委婉,時而韻味醇厚,有余音繞梁之感,表演樸實、細膩、精到,常常是既保留了古典的民族本色,又糅入了個性的理念與靈魂,當她唱起"我約郎約在月升起/等郎等到月西沉"時,一個可愛癡情的少女形象便活脫脫地出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有時哪怕只是一聲動人心弦的叫板,都會令人愛不釋"心",百看、百聽不厭,百唱、百想不厭。
陳愛美和賈平凹的交往始于秦腔,也因為《秦腔》,鬼才賈平凹才將陳愛美視為心靈的知音。
早在20多年前,西安市文聯(lián)召開賈平凹文學研討會時,請的主持人就是陳愛美,其端莊的臺風和過硬的秦腔演唱技巧就給賈平凹留下了深刻印象。上世紀90年代初,《秦之聲》戲曲欄目開播后,陳愛美平易樸實、純真大方的主持風格再次贏得了賈平凹的好評。賈平凹給陳愛美題寫了"標新立異二月花刪繁就簡三秋樹"的條幅以示鼓勵。后來,由于二人同住在太白南路的廣電小區(qū),兩人的交往就成了家常便飯。90年代末的一天,陳愛美順便到賈平凹家游玩,她知道賈平凹喜愛收藏,就將自己撿到的一塊類似獅身人面相的奇石送給賈平凹,賈平凹看后笑笑地說,好呀,還是個帶帽根辮的。那時,他的長篇小說《廢都》依然被禁,身體也不大好。他感慨地說,咱們這些同齡人中,丁凡、李彤很少能見上面了,陜西臺的老朋友中,只有你還活躍在一線主持節(jié)目,你是常青樹呀,我再送你幾個字,順手就寫了"春歸花不落風靜月常明",以此贊美陳愛美。
此后,賈平凹的文學活動大多請陳愛美主持,每有新書出版,也要給陳愛美贈送一冊。2004年6月,賈平凹的《千幅書法精品》出版,是陳愛美陪賈平凹在省圖書館簽名售書的。2006年,賈平凹的女兒淺淺結婚時,賈平凹提前就給陳愛美打招呼,讓她給娃把婚禮主持得好好的。還答應把給女兒婚禮上寫的講話稿送給陳愛美收藏,結果陳愛美將淺淺的婚禮主持得隆重而熱烈,可賈平凹的講話稿卻讓一名記者硬生生的給搶走了。
2006年4月,陜西戲曲廣播開臺,邀請陳愛美主持的《愛美戲緣》與聽眾見面,賈平凹得知后,高興地為陳愛美又題寫了"愛美戲緣秦腔紅娘"的墨寶,從此,陳愛美的"秦腔紅娘"一名便在三秦大地上廣泛傳揚開來,在文學藝術界傳為佳話。
這次二人又一同來商參加實景商洛花鼓山歌電視劇《天狗》的拍攝開機儀式。茶余飯后,賈平凹請陳愛美教唱陜西地方小戲,過足了戲癮。賈平凹打趣說秦腔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就好像一堆牛糞,還冒著熱氣。陳愛美笑說正是這塊牛糞,才使自己成了鮮花。返回西安的路上,賈平凹又跟陳愛美學了一路的秦腔名段。陳愛美說自己最快樂的事情就是教賈平凹唱戲,因為賈平凹是真愛秦腔真想學秦腔的人,她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有機會能和賈平凹同臺演出一次。
在《天狗》開拍儀式上和下趙塬村的秦腔迷同臺演唱花鼓《屠夫狀元片段》
樂為秦腔盡孝道
陳愛美是出了名的熱心人,對于陳愛美而言,秦腔在她心目中就好像一位地位崇高的老人。她告訴記者,"在我這里,秦腔就是老人,我們要時刻盡孝"。的確,陳愛美多年來對秦腔的感情就像是照顧老人一樣,貼心貼肺、善始善終。為了秦腔她情愿抹下情面,四處奔波,八方"化緣"。
2003年4月,《西部秦腔》晉京演出時,因缺乏資金而請不起樂隊,所有的節(jié)目只好準備用先期錄好的伴奏帶。作為節(jié)目主持人,陳愛美最終通過努力,三天籌資15萬,使這次晉京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
陳愛美曾經(jīng)說過:"誰要是罵秦腔,我就罵誰"。一句大白話,將她熱愛秦腔的赤子之情表露無遺。有趣的是,2006年央視名嘴李詠在主持《幸運52》時,對陜西嘉賓調(diào)侃說:"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高唱秦腔",拿陜西人開玩笑。陳愛美聞知此事后,認為李詠傷害了陜西人的感情,特別是詆毀了秦腔文化,她通過博客要求李詠道歉。隨后,李詠通過博客"表示了深深的歉意"。
2008年北京召開奧運會時,陳愛美及早就撰文呼吁讓秦腔上奧運的開幕式或閉幕式,她還在博客中致信張藝謀,就奧運會開幕式提出用秦腔表演的想法,并對奧運會中陜西文化元素的運用提出了想法。
2008年4月24日,陳愛美應邀主持一對青年的婚禮,無意中聽說新郎有位親戚是秦腔老藝術家。出于職業(yè)的習慣,她事后找到這位老人攀談,意外獲知此人竟是解放前易俗社大名鼎鼎的秦腔導演田少易老先生,恰巧是秦腔名家全巧民的恩師。在她的牽線下,81歲高齡的田少易老先生和全巧民師生倆相別57年后又重逢,并促成了易俗社9位秦腔老前輩半世紀后再聚會,重溫師生深情厚誼的佳話。
2008年5月1日是陳愛美結婚30周年的紀念日,她卻趕到西安宏蕾秦腔藝術團,看望慰問劇團的孩子們,鼓勵他們做好秦腔的傳承人。
秦腔表演藝術家李東橋和秦腔迷們祝賀陳愛美播音主持30年
一片冰心系國寶
陳愛美是秦腔進校園的"提案第一人",2005年她在陜西政協(xié)會上提出"秦腔進校園"這一提案,最終被會議采納。早在2003年,她就在政協(xié)會上提交了《保護搶救我省有影響的民間活態(tài)文化遺產(chǎn)》的提案,呼吁對華陰皮影戲、富平阿宮腔、商洛花鼓等地方劇種進行有效保護。此后她連續(xù)六年在政協(xié)會上提出對秦腔的保護,以及加強對秦腔文化的發(fā)揚和國際交流。2008年她提案要為秦腔征集"洋名"。陳愛美說,"為什么我們一提起意大利就想起它的歌劇,提起好萊塢就想到它的電影,提起維也納就明白要說的肯定是音樂。我們秦腔也要做到,一提起陜西文化,就首先想到的是秦腔,這就是品牌的推廣。"作為"秦腔代言人"、"秦文化吶喊者"的陳愛美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提案,這源自她對秦腔的無限熱愛和多年的夢想。
陳愛美多次表白,"我熱愛秦腔,也想讓很多的人了解秦腔,讓更多的人走近秦腔,讓我們陜西這種傳統(tǒng)劇目得到傳承和發(fā)揚,也能讓這種"活態(tài)"文化得以保護。"
2004年,《白鹿原》劇組來陜西體驗生活,想在陜西尋找劇中所需要的原生態(tài)鄉(xiāng)土音樂,熱愛戲曲的陳愛美知道后,向劇組熱心推薦了好幾家秦腔老腔演出團體?!栋茁乖穭〗M在西安看過專業(yè)團體秦腔演唱,又在鄉(xiāng)村走訪了五六個秦腔自樂班演出,當聽了遠道而來的華陰老腔演唱后,導演欣喜地說:"發(fā)現(xiàn)寶貝了。"
2009年,陳愛美退休后,為了秦腔,她仍忙得像個陀螺。
當她得知省戲曲研究院原眉碗團團長、國家一級作曲楊士科老人(碗碗腔經(jīng)典唱段"打不死的吳清華"的作曲者)用二十年的時間收集、整理、編著的《碗碗腔音樂卷》、《眉戶音樂卷》,因為缺乏經(jīng)費而無法出版時,痛心疾首地發(fā)出了"莫使寶庫成廢墟"的感慨。
當她看到原陜西德慶皮影社的元老李世杰老人,家里墻上掛著一把打著補丁的百年老月琴,還有層層包裹起來的精美絕倫的各種老皮影,收藏了幾包袱足有上百本的線裝手抄的皮影戲劇本后,又為之嘖嘖稱奇。
為了搶救這些民族傳統(tǒng)戲曲文化的瑰寶,陳愛美也酷愛上了民俗文化品的收藏,從民間繡品到水晶工藝品等均有涉獵,但她最喜歡收藏的還是陜西地方戲抄本。她表示,現(xiàn)在最想做的就是挖掘、整理和推廣陜西地方民俗文化,特別是對秦腔等陜西活態(tài)文化的研究,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陜西民俗文化,喜歡秦腔,喜歡陜西。
在商洛期間,陳愛美曾熱忱地對賈平凹說,"后年就是易俗社的百年紀念日,咱們做晚輩的一定要為老人做好生日。我想拍個紀錄片或專題片,想請你來當文學顧問,將來拍出的效果一定要超越喬家大院。"看到賈平凹微笑著點頭答應下來時,陳愛美高興地如同一朵大麗花。
"植根于愛的沃土傳播出美的聲情"。為了表彰陳愛美在弘揚、普及、宣傳秦腔事業(yè)上的功績,陜西省戲劇家協(xié)會曾授予她"梨園益友,古調(diào)知音"的牌匾,以褒揚她為秦腔做出的貢獻。她和著名書法家鐘明善被省文化廳和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jié)組委會授予推動秦腔發(fā)展貢獻獎,今年7月,又一同被省文化廳特聘為"秦腔大使"。獲得這一殊榮后,她高興地說:"大家喜歡我,厚愛我,我明白不是我的本事大,而是秦腔這座高山把我這棵小草托得很高很高......""我還是那只快樂的百靈鳥,要永遠為秦腔而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