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17時27分,嫦娥六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八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之后準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發(fā)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嫦娥六號探測器開啟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之旅,預選著陸和采樣區(qū)為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那么它具體落在哪里?為什么選擇這里?
嫦娥六號計劃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東北側,那里是太陽系已知最古老的撞擊盆地。月球背面就是月球背對地球的那一面。由于月球公轉和自轉時間同步,這就導致月球的一個面永遠無法面向地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逯運通:全球進行過10數(shù)次的采樣返回,全部都是在月球的正面,月球背面可能存在更古老的月壤,在月球背面不論采回什么樣的月壤,科學價值都是比較高的。
落月的位置不僅要有科學價值,科研人員還要全面考慮工程實施難度。航天器在太空工作的動力都來自自身太陽翼帆板,嫦娥六號也不例外,降落月背地點就要充分考慮光照等各個方面,確保任務的可實施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逯運通:航天器在軌主要是用光照來產(chǎn)生電能,主要是它的緯度來決定。這次選擇了一個中緯度地區(qū),我們選擇(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無論是從光照、能源、通信等各個角度,我們從工程上都是可以實現(xià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