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在路邊貼手機膜,不少人覺得這算不上“生意”。而不少干這行的也總覺得掙不到錢。但是,來武漢不到五年的安陸小伙子趙周橋,卻把這種不算生意的生意,做得有滋有味,三年掙了兩套房子。
滿街都說小趙生意好
昨下午4點半,天下著小雨,大智路數(shù)碼城外的人行道上,仍有三五個貼手機膜的小攤。記者跟幾個攤主聊了下,他們都說一個叫小趙的生意做得好。過了半個小時,趙周橋“姍姍來遲”。
33歲的趙周橋來自安陸,已經(jīng)不在路邊擺“野攤”了。他在吉慶街夜市租了3個攤位,自己和媳婦、嫂子三人,不遠不近分散在十字路口附近,守著來往的人流。趙周橋說,以前在路邊擺野攤,經(jīng)常要躲城管,現(xiàn)在集中到夜市,每月向夜市管理部門繳納3000多元攤位費,做生意安穩(wěn)些。
夜市下午5點半正式開市,趙周橋卻早早把攤子支起來。有人路過掏一根煙給他,為昨天的免費貼膜表示感謝。有人拿著自己買的貼膜來,要他“代加工”,擦拭、拆包裝、貼、裁,30秒不到,替人貼完,收費5塊錢。
“這個我只賺5塊錢,你要是買到比我便宜的,我退錢給你。”除了主要經(jīng)營手機膜,趙周橋還賣一些手機飾品、配件,針對每一個砍價的顧客,他多次篤定地說出這句話。他說,市場行情自己門清,不會賣高價,也不會刻意壓價競爭,老老實實做生意吸引了不少回頭客。
在這半個小時里,趙周橋不緊不慢已經(jīng)接了10單生意。
他貼膜還有售后服務(wù)
趙周橋的攤位上,手機膜最便宜的10塊錢,最貴的80塊。“行情比三年前跌了一半還不止,蘋果4流行的時候,一張頂級的膜要賣一百多,幾十元的生意很多。現(xiàn)在則主要做平價生意。”
趙周橋認為,所有的攤位都追逐流行,并且流行的東西更新得太快,自己反其道而行,反而有了競爭力。所有攤位都是蘋果、三星,自己這里卻大部分是國產(chǎn)機機膜,薄利多銷。常年形成了特色,不少顧客倒成了回頭客。“一個是價格公道,二是質(zhì)量、服務(wù)實在,這是我自己的生意經(jīng)。”他說,雖然比不上正規(guī)店子,但自己賣出去的東西都有“售后服務(wù)”,在一個月或一年等不同期限內(nèi),相應(yīng)的物品都可以找他修、換。為了不給“售后”找麻煩,他從來不用廉價手機膜冒充高價貨。
“以前貼手機膜的攤位少,價格高,賺錢快。你們說的‘輕松過萬’,根本不止,三年前我最多時候一個月掙3萬。”趙周橋說,自己現(xiàn)在一個月做滿30天,能掙1.5萬,加上妻子的攤位,總共有兩萬左右。在這三年里,他和妻子兩人攢錢,在安陸老家和成都,各買了一套房子。
熱天汗流,冬天凍腳
做手機貼膜生意之前,趙周橋在江灘賣過孔明燈,在建筑工地背過沙子,還在酒吧當(dāng)過泊車員。
“跟家里借了1500塊來闖武漢,做來做去總覺得那些工作都不屬于一技之長。”他說,在對未來惆悵的時候,發(fā)現(xiàn)親戚樓下每天都有人擺攤貼手機膜,在旁邊“蹲守”了幾天,發(fā)現(xiàn)生意不錯,于是跟妻子兩人進了10張手機膜,開始擺攤。
剛擺攤的時候,行內(nèi)欺生,沒有人愿意教手藝,趙周橋給人貼膜的時候不小心劃傷了別人的手機,免費貼膜不說,當(dāng)場還賠了別人800元錢,被周圍的攤主當(dāng)笑話傳。“那時候掌握不了技術(shù),一張?zhí)厥獾哪さ绞掷铮恢涝趺崔k,我推給我媳婦,媳婦再推給我,反復(fù)幾次。”他說,心有余悸之下,他暫停貼膜,專賣手機外殼,抽空就在別人的攤位前偷看,三個月之后才“重操舊業(yè)”。
“每天晚上湊在燈下,夏天汗從眉毛上往下流,冬天下雪坐在這,腿腳凍僵。盡管三年內(nèi)掙了兩套房,但其中的辛苦趙周橋說自己心里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