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倘置之不理,此前煞費苦心挑起的烏克蘭境內(nèi)親俄騷動便會元氣大傷,而普京在國內(nèi)最有“能量”的民粹支持群體——民族主義者也會大失所望,甚至,一些聰明的反對派會和他搶奪民族主義這桿大旗,讓他本就開始動搖的民意基礎(chǔ),受到更多挑戰(zhàn)。
3月9日是烏克蘭民族詩人舍甫琴科誕辰200周年,這一天整個烏克蘭局勢再趨復(fù)雜化:基輔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在紀念儀式上表示“不會從祖父們?yōu)M鮮血的烏克蘭土地退后一厘米”、“俄羅斯的總統(tǒng)和總理必須明白這一點”,在親俄派控制的塞瓦斯托波爾、辛菲羅波爾等克里米亞半島上城市,出現(xiàn)了親烏反俄示威,并遭到親俄派的毆打和驅(qū)逐,而在東烏克蘭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上千親俄派示威者沖擊政府機關(guān),揮舞俄羅斯旗幟,高呼“自決”、“公投”等口號,儼然一副在各地復(fù)制“克里米亞奇跡”的姿態(tài)。
盡管許多西方政治家,如前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前國務(wù)卿基辛格等坦言,美歐反制困難重重,俄羅斯勢力不會輕言退出克里米亞;盡管美歐各國在最初幾天,明顯表現(xiàn)出對俄態(tài)度的不協(xié)調(diào)(尤其在制裁方面),但隨著事態(tài)的進展,這種協(xié)調(diào)性正逐步加強。
美國在克里米亞“公投”決定出臺后,加強了和波蘭的軍事訓練合作,并派遣戰(zhàn)斗機在波羅的海三國東部邊界巡邏,盡管奧巴馬仍然強調(diào)“不希望升級克里米亞危機”,但事實上這已經(jīng)是“危機升級”的切入模式啟動。
最初幾日,德國是美歐盟國中最不主張制裁俄羅斯的國家,歐盟能源專員、德國人歐廷格更明確表示,不希望烏克蘭危機損害俄歐間經(jīng)濟合作,尤其是在建的、不經(jīng)過烏克蘭的俄歐天然氣輸送管道,但3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罕見地和英國首相卡梅倫聯(lián)手向普京施壓,并由默克爾明確表示“任何克里米亞單方面發(fā)起的公投都是非法的,是不可能被國際社會所認可的”。
近日來,歐美各國領(lǐng)導(dǎo)人間相互頻繁交換意見,并和其它重要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積極溝通,如奧巴馬、默克爾就先后和習近平主席通話,一旦普京和俄政府走出“斷然一步”,后果恐正如美國前駐俄羅斯大使邁克爾.麥克福爾所言,將令俄羅斯在今后幾年甚至幾十年里被世界孤立,“甚至中國也不會支持他們,沒有人會認為這種行為是合法的”——道理很簡單,容忍一個國家的一部分領(lǐng)土通過公決并入另一個國家,這樣的先例是任何一個安理會重要成員國所不敢開的,誰都害怕此例一開,引火燒身。
這樣的孤立和制裁,對歐美、尤其歐盟而言并不十分好受(至少在能源方面對許多歐盟國家如此),但更不好受的是俄羅斯。近年來俄羅斯經(jīng)濟已蛻變?yōu)閲乐匾蕾噰H市場的資源輸出型,不論維持或轉(zhuǎn)型,都仰賴國際市場和外國資本的投入,更要命的,是俄羅斯金融體系早已國際化,正因如此普京上臺后才不惜工本改善國際形象,試圖吸引外資回流,為了一個實際上一直在掌握中的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的虛名,付出如此重大代價,實在有些劃不來。
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普京近日的表現(xiàn),顯得有些微妙:一方面,他授意俄羅斯官方輿論全面開火,試圖爭回主動權(quán),但近乎“小尼姑的頭和尚摸得我憑啥摸不得”的辯術(shù),在一天近似一天的公投大關(guān)面前實在蒼白得很;另一方面,他在繼續(xù)“秀強硬”的同時,也悄然放軟了些許姿態(tài),據(jù)卡梅倫辦公室透露,在和英、德兩國總理通話時,普京同意“找到外交解決危機的途徑”,并承認“一個穩(wěn)定的烏克蘭符合各方利益”。英國方面還稱,普京愿意就成立聯(lián)絡(luò)小組、安排俄烏直接會談?wù)归_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