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溝位于熊耳山之陰,過去是不是滿布竹園不得而知,反正現(xiàn)在沒看見一根兒竹子。北邊的高山上是金陵寺鎮(zhèn)的北嶺村,溝南是從城里可以看到的高峻的熊耳山,溝垴坐落著同為金陵寺鎮(zhèn)的孫家塬村。以往由于溝深而且很窄,落差又大,溝底是深深的蒿草和亂石浪,北嶺村的群眾出行走毛毛小路,孫家塬村的村民出行要從南翻越高高的熊耳山。前幾年市上有關(guān)部門來扶貧,在溝底修通了連接兩村和上竹園的寬敞公路,盡管還沒上水泥路面,但走起來已經(jīng)很舒服了。
今天的天氣真好,太陽紅紅的,氣溫在22℃多,還沒有一絲兒的風(fēng)。我們沿熊耳山隔溝對面的“之”字形山路慢慢地向上爬,盡管一步一喘的,汗流滿面,可一個個還是念念不忘挖野菜,兩眼瞪得圓溜溜的,不停地朝路兩邊張望。誰偶爾看見一株小蒜,就高興地吼吼叫叫,急撲過去。其他不認(rèn)識小蒜的趕緊喊:先別挖,先別挖,讓我看看,小蒜到底是啥模樣!就這樣,你喊我叫的,還真忘掉了旅途的困乏,不知不覺就爬上了山頂,到達北嶺村。
問在地里勞作的群眾,你們這里咋沒見小蒜呢?他們講:你別看愛在貧瘠荒地里生長的小蒜,它們還有怪脾氣,死活見不得化肥,稍有化肥,它們就會死掉,而且是永遠都不會在此地里生長了。你們要找小蒜,不要在種莊稼的地里轉(zhuǎn)悠,必須去多年撂荒的荒地,那里小蒜很多。
聽了他們的指點,我們就朝荒蕪多年的地里跑。哎,你甭說,還真準(zhǔn),荒蕪多年的地里長著綠油油的小蒜�?上覀冎杏型谝安私�(jīng)驗的不多,故而帯挖小蒜工具的很少�?粗謮训男∷�,你若不用工具去挖,受深土中圓大的莖塊的牽絆,很費力地拔來拔去,結(jié)果是一根根兒都斷掉,手上拿著的只是窄長的綠葉和一截白色圓莖。當(dāng)然,有工具的挖出帶著深土中圓圓莖塊的整株小蒜,自然是高興得合不攏嘴。
我不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湊熱鬧,在他們說說鬧鬧之時,我轉(zhuǎn)過一個小山包,看見坡沿下緩坡的槐樹林里,長滿筷子粗、三四十公分高的小蒜。由于小蒜長在疏松的厚厚的陳腐落葉里,稍用力往上一拽,帶著大大圓圓的白色根莖的整株小蒜就拔了出來。我有心打電話,讓大家一起來拔,可惜山凹凹沒信號。爬上山包打電話給他們,他們以為我在開玩笑,死活不上來。這樣一來,我吃了個獨份,一時三刻就挖了一大袋。
小蒜有了,大家還想著野韭菜。好在上個周六,我們中的“牛馱騾子”和“漁樵笑談”到對面的梨花山上采過野韭菜,大家也就沒了找不著野韭菜的顧慮,跟著他倆下山,過溝,端直上了梨花山。
高高的梨花山上,梨花沒見一株,到是有幾株紅艷艷的山桃花開得正艷,使草樹還沒萌發(fā)的山上有了一些生氣。坐在松樹下厚積的干松葉上,吃飯,喝水,休整一番后,我們一人提著一個大袋子,在六七十度的山坡開始采折野韭菜。
平時在菜地里看到菜農(nóng)種植的韭菜,基本上都是一窩一窩的,窩是窩,行是行,整整齊齊,很是美觀。山上的野韭菜就不同了,缺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基本上都是三苗一撮,五苗一窩,而且也不是一行一行的,它們順其自然,無拘無束,坡坡澗澗哪里適合自己生存,就在那里安家,顯得雜亂無章。說也怪,菜地里的韭菜,菜農(nóng)精心栽培也不見得長得多好,這里卻是幾十畝的一面山坡,到處都長滿了密密麻麻的野韭菜。
今年春起的遲,比野草早發(fā)芽的十來公分高的野韭菜,由于沒有草葉的遮擋,葉桿都有些發(fā)紅。它們很嫩很嫩,以至于你用大拇指和無名指捏緊它的根部,然后大拇指向外稍一用力,它們就齊茬地折斷了。我們一只手提著袋子,另一只手折野韭菜,折上一小把了,將其放入袋子;這只手折困了,再換另一只手來折。
野韭菜也知道物競天擇的道理。凡缺少其它植物遮擋的野韭菜,長得桿粗葉厚,壯壯實實,讓人不怎么看好,凡是在干刺架或高高的干蒿草下的,則長得相對比較高大一些,但你要折它們,是要頗費一些周折的,最大的障礙就是要小心撥開罩在它們上面的干刺架或高高的干蒿草,稍不小心,手上就會留下道道血印。
我們十個人,個個貓著腰,兩眼緊盯著腳下,順著高高的山坡,如戰(zhàn)爭年代搜捕敵人一般,慢慢地向上移動。到下午四時多,每個人都折了滿滿一袋子嫩嫩的野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