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云貴高原在2.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是海生爬行動物的樂園。浙江自然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最近在當地的三疊系地層中,發(fā)現了一種新的海龍化石——“雙列齒凹棘龍”。
“雙列齒凹棘龍”的正型標本化石現保存在浙江自然博物館,化石中的海龍骨架基本完整,僅吻端、尾尖及手掌缺失,骨架保存長度為364厘米,其中不完整的頭骨長50厘米,而后者也是目前發(fā)現的最大的海龍類頭骨。
海龍類是僅發(fā)現于三疊紀的海生爬行動物。浙江自然博物館研究員趙麗君介紹說,這類動物在三疊紀末就已經絕滅了,現在存活的海生爬行動物如海龜、鱷和海蛇與它關系很遠,最多只能算海龍的遠親。
趙麗君說,與恐龍中的魚龍和蛇頸龍這些遠古海洋的霸主相比,海龍類的身體結構尤其是四肢形態(tài),還保留著陸地動物祖先的原始形態(tài),并非特別適應水生生活,不具備遠洋生活能力,只能生活在淺海環(huán)境。因此,“雙列齒凹棘龍”為揭示三疊紀海生爬行動物的多樣性和系統演化以及動物地理學提供了新材料。
“雙列齒凹棘龍”的正型標本化石是在貴州省關嶺縣新鋪鄉(xiāng)出土的。此前,云貴地區(qū)已經出土了黃果樹安順龍、烏沙安順龍、孫氏新鋪龍、短吻貧齒龍等幾十件保存完整的海龍類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