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蚊子攜帶細菌似乎算不上重大科技成果,但是這種感染如果能夠阻斷每年在全球感染兩億人并導致百萬人死亡的瘧疾流行呢?
中美研究人員9日宣布,他們通過給蚊子注射一種細菌,使其與蚊子形成穩(wěn)定的共生關系,第一次使蚊子具有抵抗瘧原蟲的免疫能力,且這種免疫能力能傳給后代。從理論上講,這將導致攜帶瘧原蟲的蚊子越來越少,有助于從根本上遏制瘧疾。
“這就相當于給蚊子接種了一種疫苗,”研究負責人、密歇根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奚志勇告訴新華社記者,“將來蚊子雖然還存在,但有可能失去傳播瘧疾的能力。”
一些科學家將這視為“里程碑式成果”。進行類似研究的澳大利亞生物學家斯科特·奧尼爾對美國學術期刊《科學》說:“我相當‘嫉妒’。我們可是努力了很多很多年。”
奚志勇在密歇根州立大學以及中國中山大學熱帶病防治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當天在《科學》網路版上報告說,他們通過胚胎顯微注射技術,使在中東和南亞等地區(qū)傳播瘧疾的最主要“媒介”——斯氏按蚊,感染上“沃爾巴克氏菌”,從而使這種蚊子對瘧原蟲產生了抵抗力。
?。玻岸嗄昵?,就有科學家希望用沃爾巴克氏菌來控制瘧疾,但一直未獲成功,最大難關不在于使蚊子感染細菌,而是要使蚊子能將感染的細菌傳給后代。
中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為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使用胚胎顯微注射技術,在蚊子還是胚胎時就把細菌注射到未來會發(fā)育為成蟲生殖系統(tǒng)的位置。
至于為什么要借助胚胎注射?奚志勇表示,目前還不清楚原因。他說:“包括幼蟲、成蟲等其他階段的注射,都沒有取得成功。因此我們猜測,(此次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因為在蚊子的免疫系統(tǒng)發(fā)育形成前注射,導致蚊子的免疫識別系統(tǒng)或許將這個細菌當成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沒有發(fā)生排斥反應。”
攜帶這種細菌的蚊子表現(xiàn)出的三大特點,使研究人員對未來阻斷瘧疾流行持樂觀態(tài)度。首先,一旦雌蚊感染這種細菌,就“可以經卵傳遞,子子孫孫都會感染”。第二,帶菌雌蚊有生殖優(yōu)勢:未感染的雌蚊與帶菌的雄蚊交配后產下的卵不會孵化,而帶菌的雌蚊與任何雄蚊交配后產下的卵都能正常孵化,并把細菌傳給后代,“這種生殖優(yōu)勢將把細菌很快擴散到其他蚊群中去”。第三,帶菌蚊子本身可對瘧原蟲產生抵抗力。
奚志勇說,“顯然不能像對待人那樣一個一個地去給蚊子接種疫苗”,但由于沃爾巴克氏菌借助雌蚊的生殖優(yōu)勢能在自然界擴散,“將來或許會使所有蚊子都對瘧原蟲產生抵抗力,從根本上杜絕瘧疾的流行”。
奚志勇說,用他們的“細菌疫苗”對付瘧疾效果持久、環(huán)保。接下來他們將去野外現(xiàn)場,進一步研究沃爾巴克氏菌在蚊群中的擴散及其阻礙瘧疾傳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