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是我國第五次載人飛行,是應用性飛行的開始,從研發(fā)到應用階段的變化,也讓我們共同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yè)高速發(fā)展的歷程。航天食品作為航天員太空生活的必須品,也從無到有,一同成長進步。
從口味單一到營養(yǎng)豐富:盤點從“神五”到“神九”航天食品變遷
根據航天員生活所處的特殊環(huán)境,結合航天人員在太空的口味和消化吸收能力,以及特殊進食方式,我國的航天食品從1968年開始進行先期研究,現在的太空食品已經有百種以上。航天食品經過多次物理、化學、微生物學的分析,以及航天員們的品嘗、打分、評議。在營養(yǎng)結構上要適應航天員的工作性質,營養(yǎng)需全面。在食品質量標準上,要保證食品質量的一致性,以免航天員食用后出現問題。
中國航天航天員航天食品研究室從神五開始,就不斷研制、改進航天食品。為航天員在特定的環(huán)境,提供足夠和完善的科學營養(yǎng),如每天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和糖等,并保證含有鈣、磷、鎂、鉀等主要無機元素,還要含有鐵、鋅、硒、碘等微量元素,以及兩種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和E)和各種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族和C等)。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天,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的20多個小時里,只食用了點心和咖啡。帶上神五的食品都是即食食品,不需要加熱、也不需要加水,而到了兩年之后的神六上,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可以吃到熱食熱飲,食品種類從神五的二三十種增加到四五十種。僅僅是在主食方面,就有白米飯、八寶飯、咖喱飯、糯米飯四個品種,飯后還有凍干的巧克力奶油冰淇淋。調味醬有特制的辣、酸、甜3種。每頓飯有三到四個菜,還搭配有小吃、開胃小菜等,甚至鮑魚、大蝦也在食譜之列。航天員飲用水則是從地下1700多米抽上來的地下水,然后再用銀離子進行消毒,最后罐裝。
2008年飛天的神七,食品跟神五、神六沒有太多變化,只是種類更加豐富,種類從40多種增加至近80種。主食以米飯為主,菜品有魚香肉絲、紅燴豬排和蘑菇等。此外,航天員在用餐時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添加酸、辣、咸等口味的調味品。
而到了2012年的神九上,食品種類更為豐富,也根據航天員的口味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航天產品的定制。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三位航天員一日三餐都能吃上什錦炒飯、咖喱炒飯、冬筍火腿炒飯。除了主食,黑椒牛柳、雪菜肉絲這些平時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炒菜在太空也能吃到。此外,還有醬蘿卜等小菜,有葷有素還有涼菜,搭配頗為精心。航天員在失重的環(huán)境下,有可能會出現味覺暫時退化的情況,為了避免航天員在太空中出現口味變化,此次食品包中還備有各種調味品,如李錦記叉燒醬、川味辣椒醬等。作為我國首位飛天的女航天員,劉洋還曾在一次交流會上說,在太空執(zhí)行任務中,能刺激味覺、提升食欲的李錦記咸醬、辣醬等,特別受到他們幾位航天員的歡迎。
在世界航天食品當中,我國的航天食品極富中國特色,傳統(tǒng)中式菜品都盡可能出現在航天食譜中,相比西餐更加色香美味,可口宜人。北京航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食品分系統(tǒng)主任白樹民說,中國的航天食品以中式食品為主,具有明顯的中餐特色,能夠符合航天員的口味要求,比如膳食有主食和副食之分,主食主要以米面類的食物為主,副食講究葷素搭配,在加工上注重色香味形。如神九航天員在天上歡度端午節(jié),在節(jié)日里他們吃上特地準備好的八寶飯來代替粽子,不僅風味獨特、色澤艷麗,其中的蓮子、桂圓等配料還有保健功能,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
神十:讓航天員成為太空美食家
此次神十的任務,相比以往更加繁重。作為第一次“應用飛行”更多承擔了運輸的角色。所以,此次航天員將扮演“運輸工”、“裝修工”等多種職業(yè)。由于航天員會面臨復雜、艱難的環(huán)境,體力消耗大,因此他們每天所攝入的航天食品需要經過科學地計算和設計,嚴格配套,不僅要保證航天員均衡營養(yǎng)和充沛精力,更希望通過精心調制,讓航天員還可以成為太空“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