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在西南財經(jīng)大學做演講
昨日上午,一身休閑裝的吳國盛來到西南財經(jīng)大學,以《百年科技的歷史回顧與哲學反思》為題為學生們做了一場精彩的演講,這也是吳國盛首次來蓉為高校學子做科普講座。雖然演講內(nèi)容是近100年世界重大科學研究成果,但學識淵博的吳國盛引用司空見慣的例子,將高深莫測的理論講得淺顯易懂,并配以幽默的比喻,贏得滿堂喝彩。
虛擬交往
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
“虛擬交往就是‘不要臉’的交往,人與人交往時臉不出面。而臉是倫理學器官,沒有臉就沒有倫理學。”對于科學發(fā)展的哲學反思,吳國盛特別提出了互聯(lián)網(wǎng)帶來虛擬交往可能造成的問題。他解釋,虛擬交往這種交往模式,會導致人的責任感下降,生命沉重感消失。而且他預言,伴隨將來通訊帶寬的突破,虛擬交往帶來的問題會更加凸顯。對于基因科學致力于改變?nèi)祟惢虻难芯?,他對目前存在的使用技術化趨勢抹掉人與人的差別,表示質(zhì)疑。“以后,孩子回到家,父母一看,考試成績很差,質(zhì)問孩子,你怎么考試的。孩子很可能這樣反駁,人家王小二考得好,是因為基因已經(jīng)刷了5.0版,我還是2.0版本,你們倒是掏錢給我升級??!”吳國盛提出,要避免這樣的問題出現(xiàn),需要全社會慢慢梳理,形成多樣化的觀念,不是僅有一種生活方式,也不是僅有一條路可走。
牛氣成功學者
曾“轉行”學哲學
話說在學生眼里的“成功學者”吳國盛教授也曾有過求學之惑。讀本科時,他在北大地球物理系學習,但等到畢業(yè)拿到學士文憑后,他卻變身為北大哲學系碩士研究生。對于這樣的跨專業(yè)選擇,他向成都晚報記者解釋為:“我們那個年代也像現(xiàn)在一樣,念書隨大流,老師說什么專業(yè)好,就學什么專業(yè)。上大學后我才發(fā)現(xiàn),物理可能不是我最喜歡的,所以后來選擇學哲學。我并不愿意做實驗,更愿意做研究。”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他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西方哲學博士,并于1997年被破格晉升,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
演講結束后,面對學生提問:“怎樣做才能達到像你這樣的高度?”吳國盛笑著鼓勵大家:“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自己滿意。”(中新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