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近期再次出臺嚴規(guī),禁止各地新建樓堂館所。記者在各地走訪發(fā)現,嚴令之下,明目張膽建辦公樓的現象有所收斂,但一些地方和部門轉而以“商務中心、綜合業(yè)務大樓、市民服務中心”等各種名義暗度陳倉。奢華之風由明轉暗,究其原因,錯位的政績觀、權力觀、金錢觀是幕后推手。樓堂館所為何嚴禁難止?如何遏制花樣翻新的奢靡之風?記者進行追蹤調查。
逃避監(jiān)管,樓堂館所“另辟蹊徑”?
記者走訪發(fā)現,在中央高壓政策下,一些地方和部門打著各種名義新建辦公大樓,把辦公場所暗藏其中,以便順利通過審批,逃避監(jiān)管。
記者在安徽某縣采訪發(fā)現,豪華的縣委、縣政府大樓前竟無一塊醒目的標識牌,甚至一些當地群眾都不知道這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據當地干部透露,這座大樓是前兩年以“商務中心”名義新建的,由于擔心被群眾舉報,當地政府搬進去后至今沒有掛牌。
“很多部門對業(yè)務用房有相應標準,本意是提高業(yè)務水平,更好為群眾服務,卻成為一些地方大肆蓋樓的‘幌子’。”江蘇一位干部說,一些電力公司紛紛以調度中心等名義建辦公樓,公檢法單位以技偵中心等名義蓋樓,國土、質檢等部門則以檢測中心等名義蓋樓。
記者在湖北某市走訪發(fā)現,市地方稅務局綜合業(yè)務大樓、市工商局“12315”指揮中心及業(yè)務綜合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綜合樓等項目正在抓緊建設。知情人告訴記者,這些大樓雖然是以各種“業(yè)務用房”的名義通過審批,但實際上“大都含有辦公用房”。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他在一些地方調查發(fā)現,為了興建豪華辦公樓,一些地方想方設法繞開上級政府審批,通常以“科研樓”“培訓中心”“老干部活動中心”等名義新建大樓,實際上都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辦公樓。
“以土地換大樓”也成為當前一些地方的慣用手段。政府假借置換或以向開發(fā)商提供一定面積經營性土地使用權為條件,請開發(fā)商建設公共設施,避過上級和社會監(jiān)督。如嚴重超標的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qū)工委辦公樓,就是武當山特區(qū)先行將3000畝土地以7萬元一畝的價格,出讓給武當山太極湖投資有限公司。太極湖公司用這3000畝土地抵押貸款,墊付工程款。
由于擔心“在外面吃飯不安全”,擴建、豪裝單位食堂成為樓堂館所建設的新趨勢。河北行政學院原常務副院長劉日說,樓堂館所涵蓋諸多內容,近年來辦公樓、賓館、招待所、培訓中心等大幅降溫,但隨著中央八項規(guī)定等出臺,有些地方開始新建、擴建和裝修機關食堂。
樓堂館所日益奢華,政府部門形象反而降低。南京市民李銳說,當前群眾的醫(yī)療、住房、養(yǎng)老等保障水平還不高,急需財政大量輸血,政府部門怎能把寶貴的財政資金用在蓋樓上!
“三觀”錯位,“撈錢、撈票、撈面子”?
記者走訪中發(fā)現,錯位的政績觀、權力觀、金錢觀是樓堂館所濫建的幕后推手,不僅敗壞政府形象,有的還暗藏貪污腐敗。一些基層干部說,新建樓堂館所已經成為部分干部“撈錢、撈票、撈面子”的手段。
在一些領導心目中,蓋一棟氣派宏偉的辦公大樓不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是財政實力雄厚的證明。江蘇省委黨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世誼教授說,有的領導干部在一個地方和單位干了幾年,覺得成績斐然,往往想蓋一棟標志性辦公大樓,作為工作業(yè)績的總結。“蓋大樓也能贏得內部職工的支持。大家辦公條件改善了,自然會在民主測評時投領導一票。”
拉動經濟和招商引資也成為蓋辦公樓的“借口”。一些基層干部說,各地熱衷蓋大樓,不僅是為了改善辦公條件,更是為了發(fā)展經濟。一方面,蓋大樓能直接拉動內需,帶動一個區(qū)域發(fā)展;另一方面,還能樹立地方政府的良好形象,展示當地經濟和財政實力。“如果政府辦公樓破破爛爛,哪個開發(fā)商敢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