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為了譯書和出書,老舍沒少付出,而且跟譯者、出版人合作常有麻煩,甚至還打過一場不小的官司。老舍也去過好萊塢,尋求把其作品搬上熒幕。雖然一個人滯留異國、孤單單寫作不易,老舍最終還是完成了不少作品,沒有愧對這些日子。
“一條永定河里的魚”
老舍當年在紐約的家在曼哈頓西83街,地處豎跨全島中心的哥倫布大道和阿姆斯特丹大道中間。如果以步行計,老舍居處離紐約著名的中央公園僅5分鐘路程,離舉世聞名的時報廣場僅半個多小時。時報廣場附近是世界著名的百老匯戲劇演出中心,每天總有幾十個劇院上演著世界上最時髦、最先鋒的戲劇作品。老舍故居離著名的紐約卡內基音樂廳20多分鐘,離聲震美國的林肯藝術演出中心也不過20分鐘路程。此外,那里離得較近的地方還有世界著名的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10分鐘之內就可到達;而那兒離紐約地標性藝術圣殿大都會博物館也就是穿過中央公園即可抵達,基本上用不了半小時。
所以說,老舍當年住的地方雖然不算高檔和優(yōu)越,但并不像老舍述說的那么差。特別是,這個樓是座小樓,很緊湊,有點兒像上海三四十年代張愛玲的舊居,只是不貼近繁華商業(yè)區(qū),一共只能住10多戶人家。這里的住戶可能不富裕,但還不至于“雜”到哪里去。
我也考察了老舍曾經(jīng)去給張伯苓拜壽的華美協(xié)進社。這個學社曾經(jīng)邀請梅蘭芳訪美,離他家不遠,是連接中美文化的一個重要紐帶。那兒是中國留美知識分子云集的俱樂部,老舍到此應該不寂寞,可是痛苦寫作中的老舍似乎并沒有閑情逸致常來這里。
從老舍故居往北走半個多小時,就是世界名校哥倫比亞大學。那兒有很多文學資料可以隨意查閱,有很多中國學生和學者可以交流和交往,而且老舍的朋友、最早將魯迅和老舍作品介紹到美國的王際真教授就在此。如果老舍愿意,他散步間就可以去哥大,這樣既可以放松心情以利寫作,也可以讀書看報、查資料、會友,消釋寂寥的日子。老舍的環(huán)境得天時地利,可惜他摒棄了這一切。
那么,老舍為什么舍棄這一切而像一只工蜂死死守在屋子里寫作、苦熬呢?除了他自己說的經(jīng)濟原因以外,唯一的答案就是他沒了心勁兒。讀讀他的自白,我們知道,他的苦衷不只是經(jīng)濟上的貧困,他還受著精神上的貧困、失望和疲憊的夾擊。
在紐約,幾乎唯一的亮點是老舍跟賽珍珠、跟進步作家和新聞記者史沫特萊的交往。唯一的希望是他的創(chuàng)作支撐著他。
老舍在紐約的日子到底幸福不幸福?我覺得,賽珍珠的評語很中肯:舒先生人很文靜,十分靦腆,還很不適應這里的生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