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由國家文化部主辦的“漢學家與中外文化交流”座談會上,就“世界文學中的中國文學:現(xiàn)狀與發(fā)展”這個主題,賈平凹作了講演。昨日(12月4日),記者與正在北京的賈平凹取得了聯(lián)系,聽其簡述主要觀點。
賈平凹說,近十幾年來,關于世界文學與中國文學的話題不斷多起來,是因為改革開放,國門大開,外國各種文學思潮涌進來,我們從而不斷地拓展眼界,了解著,也學習著。中國作家努力地解讀和吸收了一大批歐洲、拉丁美洲的作家作品,然后,以新的觀念和思維,創(chuàng)作作品,影響國人,進而推動社會發(fā)展。
一問
改革在深入,佳作在哪里?
賈平凹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發(fā)生了巨大改變,更多的是追求發(fā)達國家的技術(shù)和產(chǎn)品,卻對發(fā)達國家管理文化中所強調(diào)的坦率誠實漠不關心,對中國文化傳統(tǒng)也是加以輕蔑和拋棄,再加上滲透在我們骨子里的一些不良文化基因,形成了一些瓶頸和障礙,使中國社會變得異常復雜,是盛世,又有危機。
這樣的社會為文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間。改革已入深水區(qū),社會問題將更為復雜,它將為文學又一次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和豐富的素材。關注中國文學的外部世界,將對中國文學有更大的期待。改革在深入,佳作在哪里?我們生活在當下的中國,中國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就是我們的命運,這種命運也決定了我們就是這樣的文學品種。作家要用筆來表現(xiàn)這一切,這是宿命,也是責任。
二問
學習畢業(yè)了,成績怎么樣?
“從某種角度講,中國文學已經(jīng)完成了向西方的學習”,賈平凹談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作家對外國名家名作如數(shù)家珍,但外國并不了解中國作家作品。這也很正常,因為那時我們的作品還很幼稚,不足以引起外人重視。
就在這三十年里,面對世界文學,中國作家反思著,甚至模仿著,逐漸回歸到文學應有的規(guī)律上來。搞文學,就像是你從一片沼澤地往出走,你的方向在哪兒,路線怎么定,哪一塊可以走,哪一塊跌下去會陷進去,還得忍受青蛙的煩叫,忍受蚊蟲的叮咬,你需要極大的勇氣、智慧和耐心,你得不停地與你的怯弱斗爭。多少作家,有的就倒在了泥潭中,有的筋疲力盡,傷痕累累。但慶幸的是,幾代作家的努力,我們終于走出了沼澤地,作品也漸漸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但需要清醒的是,中國文學從某種角度講也僅僅是完成了向西方的學習階段。但有的學習是優(yōu)秀的,有的學習是及格的,有的學習還在及格線之下。
三問
如何善待文學?
賈平凹認為,接下來,真正意義上的文學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有中國特點的文學才在努力建設中,我們要敢于承認自己的粗糙和稚嫩,不能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對待中國當下的文學,一定要整體把握,如果光盯著某個局部,或許會覺得它已經(jīng)十分出色,或許會覺得它極其一般,不值一提。
至于外國文學同道如何善待中國文學,賈平凹表示不僅要從中國文學里去探究中國的政治,更要從政治的中國里去發(fā)現(xiàn)中國的文學。在對待當下中國文學上,仍存在著外面世界在對待中國文學時太注重作品中的政治成分,而不注重或忽略了作品中的文學價值。
“當然,我堅信,我們這個民族會一天天變得更智慧、更誠實、更能擔當,活得更有尊嚴,我們的文學也會更加發(fā)展成熟,使它的文學審美價值更豐富和出色。”賈平凹說。
四問
怎樣提高文學質(zhì)量?
對于如何提高文學質(zhì)量,賈平凹頗有體悟。他說,在解決了“寫什么”之后,就得解決“怎么寫”的問題了,兩者都關乎文學質(zhì)量。賈平凹說,文學被社會邊緣化,讀書人群在減少。但中國文學一定要堅持文學品相,寫出中國味。要調(diào)整、改變我們的文學觀念,關注當下社會,關懷人本身,關懷生命的自在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