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燁說:“中國當代文學扛鼎的作家們,大多都還是和莫言同時代成長和成名的,新的作家雖然已經有了更豐富的寫作方式、更多元的思想和風格,但還依舊需要成長,他們的格局和氣度,還需要拓展。下一個諾獎獲得者更多可能是和莫言同時代的作家,而更遠的未來不可預期。”
為歷史立此存照
北京晨報:到今天為止,中國當代文學有影響力的作家中,似乎大多都是和莫言同時代的?
白燁:是的?;旧隙际菍儆谕粋€時代,有人叫做新時期文學,我更喜歡稱為80年代文學,這些作家基本上都有30年的創(chuàng)作歷史,他們的思想、寫作風格等等都已經很成熟,各方面的實力相對都比較強。
北京晨報:為什么那個時代會出現(xiàn)這么多好的作家?
白燁:上個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從封閉到開放,那是一個充滿了政治性的時代,一個群體性創(chuàng)作的時代。傷痕文學、反思文學、知青文學、歸來者文學、尋根文學、新詩潮等等,流派眾多,而且都有非常強烈的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作的激情。人們對于文學有著發(fā)自內心的熱愛,甚至視文學為生命,而且他們普遍都有一種歷史的責任感,有對社會的擔當,要為那一段歷史、那樣一個社會立此存照。他們的寫作,有眾多的社會內容和歷史內容,這就使得他們的作品更有分量,更加厚重。實際上,作家的成長,一定跟他所處的時代是相關聯(lián)的,這是那一代作家共同的特點,也是他們之所以至今仍舊影響廣泛的原因。
失去重心的多元化
北京晨報:之后的作家,似乎這樣的特點在減弱?
白燁:上個世紀90年代以后,個人化的寫作開始萌發(fā),年輕作家們的寫作風格開始轉變,他們不太喜歡群體化的寫作,不像前一代的作家們那么關注個人和群體的關系,而是更加關注個人的生命體驗。這不僅是一次寫作理念的變化,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對前一代寫作的一種補充。這使得文學更加多元,形態(tài)更加豐富。2000年以后,直到現(xiàn)在,寫作的多元化越來越明顯,個人化的寫作、歷史性的寫作等等,人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發(fā)展文學、去表現(xiàn)文學,這種多元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網(wǎng)絡的出現(xiàn),使得寫作形態(tài)、傳播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
北京晨報:按說多元化應該出現(xiàn)更多好的作家,但似乎新的作家中影響力大的并不多?
白燁:多元化寫作固然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文學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但同時也不是沒有問題。問題在于,紛繁繚亂的寫作,遮蔽了對于最重要的東西的追求。一個社會的發(fā)展中,每一個特定的時代里,究竟什么才是對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大到整個社會,具體到每一個人,我們要追求什么?人們不再去尋找、去探求、去拷問自我。文學的力量在于打動人心,觸碰到人心中最深沉、最永恒的東西。如果被繽紛世界照得眼花繚亂,那么能夠打動人心的東西就會變少。
老將依舊掛帥
北京晨報: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樣的變化呢?
白燁:這跟文學的市場化有關。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是經濟掛帥的年代,它的影響所及,使得整個社會生活市場化,這給過去的寫作帶來了顛覆性的沖擊。表現(xiàn)在文學上,結果有兩個,第一,長篇小說崛起,這和出版的市場化有直接的關系。其二,個人化的寫作成為一種定式。我們知道,在沒有市場前,作家是寫作的中心,而市場化以后,讀者才是中心,讀者要什么,作家就寫什么?作家不再居于中心地位,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被選擇的對象。新世紀以后,網(wǎng)絡科技的浪潮來臨,新技術再一次帶來的寫作方式的變化,也帶來了傳播方式的變化,原本唯一的紙質寫作和傳播變得更加多樣,電腦、手機等。
北京晨報:技術永遠在變化,它和文學創(chuàng)作之間的必然關系在哪里呢?
白燁:上個世紀90年代,新一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開始崛起,他們一般被稱為新生代作家,他們有一些是60后生人,但大部分都是70后人,代表人物如陳染,隨后又有80后,現(xiàn)在90后也開始嶄露頭角??傮w來說,新生代的寫作,個人化的色彩非常濃厚,他們把過去宏大敘事所遺漏的那些邊邊角角,重新?lián)炱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出來一種新的氣象。但是一方面由于年齡、閱歷等因素,一方面也因為市場化和網(wǎng)絡時代的快節(jié)奏生活、快速閱讀所帶來的問題尚未解決,所以直到今天,當代文學的寫作隊伍中,擔任主將的,依舊是那些50后、60后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