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耗資1.2億元的史詩巨制《白鹿原》電影將在全國公映。電影《白鹿原》改編自我省著名作家陳忠實的同名長篇小說。從平面文字到立體影像的漫長打磨歲月中,原著《白鹿原》恢弘的史詩氣質(zhì)和因電影拍攝經(jīng)歷的幾番風雨反而使它赫然奪目,激蕩起社會各界的濃厚興趣,在賺到了足夠的“注目禮”后,《白鹿原》電影終于要拉開幕布。
誕生20年期待終將面世
《白鹿原》作為上世紀90年代中國文學的一面旗幟,自誕生之日起就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議之中,而它的電影改編之路也同樣布滿了坎坷跌宕。1992年,《白鹿原》小說甫一出版,立刻引起文壇震動。當年,小說改編電影的立意提上了西安電影制片廠的日程,但直到2000年,版權(quán)歸屬和導演還未能確定。從2002年起,《白鹿原》先后經(jīng)歷了投資方撤資,籌備9年8易劇本5換導演拍攝3年的艱難歷程。投資方由西影廠變?yōu)殛兟眉瘓F,導演從張藝謀、李安、姜文最終確定為王全安,田小娥由章子怡、范冰冰變成張雨綺,白嘉軒由葛優(yōu)變成張豐毅。2011年8月,電影完成3個半小時初剪版。2012年2月,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刪剪為160分鐘的《白鹿原》榮獲最佳攝影獎。同年3月31日,電影拿到公映許可證。
新時期以來,還沒有哪部長篇小說的改編受到過《白鹿原》這樣的挫折和重視。自《白鹿原》出版之后,陸續(xù)以長篇連播、秦腔、陶塑、連環(huán)畫、話劇、方言廣播劇、舞劇等藝術(shù)形式表現(xiàn),但這部史詩巨著的銀幕之路,卻步履蹣跚的走了20年,才終于塵埃落定,將于2012年9月13日在全國公映。半個世紀“民族變遷
影片將50萬字書寫的人物和故事情節(jié),凝煉在160分鐘的動態(tài)影像中,講述了白鹿村兩大家族的榮辱興衰,在截然不同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沖突融合中,以白嘉軒和鹿子霖為核心的白鹿兩家祖孫三代恩怨紛爭的故事。這是一部描寫陜西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nóng)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透過銀幕,長達半個世紀的動蕩變革,濃縮為渭河平原上白鹿原這個村鎮(zhèn)里兩個家族、兩代子孫的矛盾糾葛和恩恩怨怨: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血雨腥風,劍拔弩張,翻云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jié),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在精心布局的巨幅畫面上,即將演出一幕幕驚心動魄、振聾發(fā)聵的人生活劇。
據(jù)悉,《白鹿原》的正式上映版本中,一些尺度較大的鏡頭得以保留,演員對白全部采用地道的陜西方言。這將是一部思想深度、黃土文化、畫面質(zhì)感共融的現(xiàn)實主義影片。盡管電影片長從最初的3小時40分鐘,到公映時的2個半小時,但導演王全安回應,劇情依舊飽滿精彩,“我本人很喜歡”。
劇情實力派精英大集結(jié)
2010年9月,導演王全安攜八大主演集體亮相,幾番變化的主演陣容最終敲定。憑《圖雅的婚事》力擒金熊獎的陜西籍名導王全安執(zhí)導,匯聚了張豐毅、劉威、吳剛、段奕宏、郭濤、成泰燊等眾多實力派硬漢,而備受關(guān)注的女主角田小娥將由張雨綺扮演。此外電影美術(shù)設計大師霍廷霄、配樂趙季平、德國攝影師盧茨·賴特邁爾等重量級幕后主創(chuàng)的相繼加盟,一流的班底,過億的投資,影片的品質(zhì)令人充滿期待。
在《白鹿原》首發(fā)的劇場版預告片中,張豐毅領(lǐng)銜的“白嘉軒教子”橋段霸氣開場,配合節(jié)奏強烈的音樂,揭開了女主角田小娥與黑娃、白孝文、鹿子霖三個男性的復雜情感,平行交織的畫面熾烈而充滿激情?;趾氲柠溊?、震撼的爆破、激烈的沖突交替出現(xiàn),將濃烈的陜西民族風貌,和一個個活生生地在黃土地上刨食的面孔和肉身活脫脫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
據(jù)了解,電影《白鹿原》在試映初剪版后,各位演員的詮釋得到了原著小說作者陳忠實和數(shù)位名人學者專家的肯定。除了老戲骨張豐毅、吳剛、劉威等獲得如云好評,張雨綺也收獲贊美之聲,稱其對女主角的曲折人生和復雜個性拿捏合理,肖云儒更稱其表演“好得讓人意外,把人物內(nèi)心的苦惱和困擾表現(xiàn)得很真切”。
陣容 風格關(guān)中文化嶄新表達
與第五代導演出品的那些標桿性作品類似,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的《白鹿原》,不僅是史詩的,而且是民族的。片中的陜西民俗和場景非常講究,黃土地、田間割麥勞作的農(nóng)民、嘹亮高亢的秦腔、破舊的古戲樓、粗獷的大海碗,以及濃重的陜西方言,還有鏡頭下反復出現(xiàn)的蒼蒼莽莽的渭河平原。這種民俗語言是從本土的文化中孕育出來的,從而將陜西民族風貌自然的展現(xiàn)出來。
《白鹿原》這部電影在環(huán)境空間的選擇,地域生活場景的展現(xiàn),乃至人文風俗和文化景觀的呈現(xiàn),甚至是在方言的絕對使用上,都在表達這樣一種態(tài)度:這是關(guān)于“這里”的電影。這種“地域性”有其獨特的美感,會使觀眾從內(nèi)心深處自發(fā)生出原始的力量,當然,絕不僅僅是在電影中簡單地嵌入民俗元素和中國符號。這部電影對于文化特色的凸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雕琢得異常精細,極具地域文化特色和典型的秦地風格。
《黃土地》片尾有段驚世駭俗的萬人祈雨,《紅高粱》里有搶婚與祭酒,《白鹿原》里也有許多類似的民俗展示,但它不是符號化、概念化的,戲臺和各種陜西民俗曲藝時常作為環(huán)境背景和聲音背景出現(xiàn)在影片中。祠堂、族譜、方言、秦腔都為這部電影烙下“嶄新”的民俗標簽。(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