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孫奇茹 孫超逸
“中興通訊不侵犯原告TPL芯片設計技術專利權,未違反337條款?!?月初的一天,面對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美國專利經營公司(TPL)訴中興通訊專利侵權一案做出的終審裁定,中國的通信企業(yè)再次揚眉吐氣。
隨著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逐漸頻繁,中外貿易摩擦從單純針對商品的反傾銷出現“升級版”,“知識產權”這張牌成了歐美國家屢試不爽的貿易制裁利器。在升級版中外貿易摩擦中,以中興、華為為代表的通信企業(yè),正在為中國高科技企業(yè)樹立積極應戰(zhàn)、苦修內功的先例。
“專利蟑螂”盯上中國企業(yè)
中興再一次獲得了美國337調查終裁勝訴。這已經是3個月內,中興應對美國337調查的第二次終裁勝訴。
然而,在這個被稱為美國“最嚴厲貿易限制措施”的337調查面前勝訴,中興通訊全球知識產權總監(jiān)沈劍鋒的回應卻顯得頗為簡潔而淡定,“本次裁決結果在公司的預期之內?!?/p>
事實上,隨著國際化的步伐加快,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國內高科技企業(yè)逐漸開始被專利訴訟纏身。僅以337調查為例,它就被頻繁應用于針對中國企業(yè)的貿易摩擦,而被調查的對象大部分是對美國出口勢頭迅猛的中國科技企業(yè)。
在一件又一件的專利訴訟背后,一個身影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視。
“隨著中國公司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并以更大的力度走向海外市場,它們就越來越有可能成為暴露于‘專利流氓’狙擊槍之下的‘大肥羊’。”沈劍鋒口中的專利流氓(Patent Troll),又稱“專利蟑螂”,是指那些沒有實體業(yè)務、主要通過積極發(fā)動專利侵權訴訟而生存的公司。由于沒有實體業(yè)務,國際上又稱其為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非執(zhí)業(yè)實體),高智公司、交互數字公司、TPL等都是其中的赫赫有名者。
沈劍鋒介紹,這些NPE公司多以收購方式積累大量專利授權,然后以專利許可為名向相關企業(yè)索要高額專利使用費,若遭拒絕則以專利為武器發(fā)起訴訟和337調查。
“內外兼修式”的雙重反擊
337調查以周期短、程序繁、風險大著稱,近年來更是重點針對中國等發(fā)展中國家企業(yè)。這看似是一場場法律訴訟,卻絕不簡單。一旦被裁定違反了337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fā)布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令,涉案產品將很可能被隔絕在美國市場之外,中國企業(yè)走出國門,邁入歐美市場的路徑將被攔腰截斷。
數據顯示,2012年已結束的337調查案件中,中國企業(yè)的敗訴率達60%,遠高于世界平均值26%,中國企業(yè)在應對337調查時仍然處于劣勢。進入2013年和2014年后,中興、華為、觸寶科技……中國企業(yè)勝訴的聲音卻開始頻繁地見諸報端。
怎么辦?外部環(huán)境短期難以改變,企業(yè)只能也必須從自身找原因,想辦法。
2009年起,中興開始對專利的產生、申報投入大量資金?!凹偃缪邪l(fā)人員在項目立項時計劃申報3項專利,最終卻只完成兩項,那么這個項目將被延期?!敝信d內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向媒體透露,專利產出已經成為中興研發(fā)項目考核的一個硬指標。目前,中興已在全球布局5萬余件專利、1.4萬件已授權專利,尤其在LTE領域已聲明基本專利800多件,全球占比達10%。
除了修煉“內功”,一支應對337調查的應訴團隊也開始集結。
技術、商務、法律及品牌、證券……沈劍鋒回憶,在中興內部,一系列人才組合成應訴團隊,又聘請了有豐富ITC訴訟經驗的律所,公司開始準備各種抗辯反擊的方案,比如涉案專利的全球無效、不侵權抗辯及產品的回避設計分析等等。在整體策略上,除了積極進行應訴抗辯、主動反擊外,中興也開始與其他共同被告進行了深度聯合,在應訴策略和資源分配上進行合作。
未來,隨著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轉型升級,國外以知識產權、環(huán)保等級、標準設置等作為借口的貿易摩擦數量必將繼續(xù)增加,企業(yè)、行業(yè)協會及相關政府部門需要盡快學習規(guī)則,補全漏洞,積極面對。
專家觀點
貿易摩擦,從反傾銷向知識產權戰(zhàn)升級
“中興贏得337調查既是其自己的勝利,也給國內所有進行全球貿易的高新技術企業(yè)樹立了正面的例子?!鄙虅詹繃H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說,去年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貿易大國,如今正在向貿易強國的方向發(fā)展,伴隨著這個過程,圍繞我國的貿易摩擦數量不斷增加已是必然,貿易摩擦的形式不斷轉變、升級也同樣不可避免。
自金融危機以后,歐美國家實質上對于國際貿易的態(tài)度都轉向保守,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這一點從去年以來歐美國家頻繁對我國產品發(fā)動雙反調查中就能看出。
“普通商品,歐美國家利用反傾銷調查來阻擊中國產品,對于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品,歐美國家則打出知識產權牌?!卑酌鹘榻B,在很多國內企業(yè)眼里,貿易摩擦針對的都是普通商品,只要自己的產品技術先進,就不會受到國外貿易壁壘的限制,但事實上并不盡然。為了阻擊國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從2010年開始,歐美國家就針對性地對中國產品發(fā)起了一系列打擊,其中以知識產權、專利為由頭的337調查和類似調查更是屢見不鮮,中興、華為、聯想等企業(yè)都曾被“調查”。
與外國在知識產權方面完備的系統和嚴密的法律法規(guī)相比,國內不少企業(yè)對知識產權并不重視,既存在不少不規(guī)范想象,又不熟悉國外的相關法律,在遇到類似情況時往往處于被動,也讓“知識產權”這張牌成了歐美國家屢試不爽的貿易制裁利器。此次,中興再次勝訴美國337調查則給國內的企業(yè)樹立了一個榜樣,一方面提示國內高新技術企業(yè)重視知識產權的問題,提早做好準備,隨時應對;另一方面,在面對國外的知識產權打擊時,中國企業(yè)一定要據理力爭、正面應訴,不能畏縮不前。